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韩琦杀庙,以及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相声“哭四出”的词
- 二人转韩琪杀庙的来历
- 请简述一下韩琦杀庙这出戏的具体内容
- 二人转韩琦杀庙是谁唱的
- 有关看戏的作文
- 秦腔鬼怨 和杀庙 的戏词
Q1:相声“哭四出”的词
于宝林、冯宝华版本
甲:这个这个京剧大家都爱听。
乙:是啊。
甲:啊,他有爱看的有看戏的有听戏的。
乙:噢,这还有分别?
甲:真正的达到了"看戏"了——
乙:嗯?
甲:得、得有,起码得有三年至五年。
乙:噢,是是是。
甲:尤其是这个"生旦净末丑"。
乙:呵,各个行子。
甲:在舞台上这个演员大卖力气。
乙:嗯。
甲:群众喝采。
乙:哎,观众都欢迎。
甲:但是后台有很多的无名英雄。
乙:噢,那你说一说都有什么?
甲:脑子啊——
乙:啊?
甲:最费脑力的——
乙:是?
甲:就是那个剧务。
乙:哦,就是派节目的那位。
甲:那位得动脑子。
乙:他怎么会费脑子呢?
甲:折子戏呀,比方说。
乙:哦,对,现在净是折子戏,一段儿一段儿的。
甲:一出儿一出儿的。
乙:是啦。
甲:头一出——
乙:嗯。
甲:一开戏——。
乙:啊?
甲:来出武戏。
乙:噢,这是为什么呢?
甲:因为群众有的来不齐呀。
乙:嗯。
甲:到这儿来啦。
乙:嗯。
甲:街坊啦邻居啦朋友啦同事啦。
乙:啊?
甲:老没见面儿。
乙:是?
甲:今儿见面儿必须寒暄几句。
乙:唉,说说闲话儿。
甲:他一唱武戏呢。
乙:嗯?
甲:就把这个声音给压下去了。
乙:噢,是了。
甲:第二出就不唱这戏了。
乙:二一出换一出。
甲:改。
乙:嗯?
甲:来出《女起解》。
乙:哦,这是唱功戏。
甲:第三一出。
乙:是?
甲:来出《小放牛儿》。
乙:哦,滑稽逗乐儿。
甲:最后,全部的。
乙:什么?
甲:《将相和》。
乙:您看看,唱的练的文的武的这里边儿全有了。
甲:尤其《将相和》这戏。
乙:是?
甲:直到今天。
乙:嗯?
甲:它是个传统剧目。
乙:是。
甲: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。
乙:一点儿不假。
甲:这样儿观众就满意了。
乙:啊,高兴了。
甲:啊,听完了之后。
乙:嗯。
甲:心里特别的高兴。
乙:是是是。
甲:如果不这样。
乙:啊?
甲:就不成了。
乙:怎么呢?
甲:千篇一律。
乙:怎么叫"千篇一律"呢?
甲:要是武戏全演武戏。
乙:啊,那有什么关系?
甲:那不成啊,乱啊。
乙:呵,是啊?
甲:头一出,刚一开。
乙:嗯?
甲:《三岔口》。
乙:噢。
甲:观众一瞧,"嘿",高兴。
乙:啊。
甲:"哎,呵呵"(拍手)啪啪啪"好!"
乙:好。
甲:太棒了。
乙:嗯!
甲:第二出又换了。
乙:哦,换的什么呢?
甲:《长坂坡》。
乙:哦,赵云。
甲:靠背戏。
乙:呵!!
甲:第三一出。
乙:是?
甲:《恶虎村》。
乙:喔,好。
甲:第四一出。
乙:是?
甲:《闹天宫》
乙:哦,猴儿戏。
甲:尤其我们天津观众。
乙:嗯。
甲:热情。
乙:是了。
甲:"哎,喔,好 (拍手)啪!"
乙:好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?呀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"闹天宫""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小伙子叫李英杰呀"。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说是李万春先生的徒弟。"
乙:呵!
甲:"呵,嗯!好好!"
乙:好
甲:"太好了,嗯!!!"(手舞足蹈)
乙:哎呀呵?
甲:"嗯。"
乙:怎么啦?
甲:(天津话)"我说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我说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您老留神街坊。"
乙:旁边儿那位怎么了?
甲:(天津话)"你留神呐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您也不言语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好嘛,您这五根大冰棍儿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冰凉棒硬,"咔"就过来了"
乙:嚯!
甲:(天津话)"受得了吗?"
乙:说的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这到家一拉门儿,家里都不认识我啦。"
乙:为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我来个大乌眼儿青。"
乙:嗐呀呀哟呵,这么说光武戏是差点儿。
甲:要是光逗乐儿的也不行。
乙:哎?那提精神呐。
甲:滑稽的。
乙:嗯。
甲:头一出一开。
乙:什么呢?。
甲:来一出哇。
乙:嗯?
甲:《双怕婆》。
乙:喔,是是。
甲:观众一看可乐了。
乙:啊。
甲:"呵!哎呀!"
乙:噢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呀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是传统的。"
乙:哦
甲:(天津话)"《双怕婆儿》。"
乙:嘿,是?
甲:(天津话)"就是怕媳妇儿。"
乙:喔,是呀
甲:(天津话)"现在新话儿叫嘛呢?"
乙:叫什么?
甲:(天津话)"叫"妻管严"。"
乙:哈哈,你看。
甲:(天津话)"好!"
乙:嘿。
甲:(天津话)"又换啦。"
乙:换的?
甲:(天津话)"《王大娘锔大缸》。"
乙:还是滑稽逗乐儿。
甲:(天津话)"哈哈哈,嘿忒有意思啦!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太哏儿啦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叫《百鸟朝凤》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哈哈哈哈,哎!"
乙:嗯
甲:(天津话)"这更好啊。"
乙:哦?这出是?
甲:(天津话)"《打面缸》"。
乙:哦。
甲:"哈哈哈哈,嘿嘿。"
乙:你看看。
甲:(天津话)"哎哟呵,又换啦。"
乙:噢,又是什么?
甲:(天津话)"《三不愿意》"——
乙:呵呵,哎,怎么啦?
甲:——轴儿掉了。
乙:好嘛。
甲:戏散了上医院。
乙:干嘛?
甲:接轴儿去了。
乙:哦,现安轴儿去啊。
甲:就不成了。
乙:哦,光是这也不行。
甲:都是苦戏也不行。
乙:哎,苦戏可富于在感情。
甲:错了。
乙:啊?怎么呢?
甲:尤其演苦戏。
乙:嗯。
甲:大姐们,女士们——
乙:女同志?
甲:都爱听。
乙:为什么呢?
甲:是女同志都心地善良。
乙:噢,是是。
甲:接受不了。
乙:喔,一听苦戏呢?
甲:心里难过呀。
乙:就哭了。
甲:就是啊。
乙:哦,是是。
甲:所以说不能——
乙:哦?
甲:看这苦戏。
乙:看起来,女同志别听这个苦戏。
甲:不一定.
乙:男同志行吗?
甲:不不,不是。男同志也有这人。
乙:哦,这男同志听苦戏也有哭嗒?
甲:可不是嘛,我们有个街坊。
乙:是啊?
甲:他不听苦戏还则罢了。
乙:要一听呢?
甲:要听苦戏在剧场里头,就放声痛哭。
乙:哎呀,那影响别人听戏啊。
甲:那天晚上遇一块儿聊天。
乙:嗯?
甲:我说"再听戏去,你别在剧场里哭。"
乙:噢,那怎么办?
甲:"影响人家演出啊。"
乙:是啊。
甲:"再听苦戏。"
乙:嗯
甲:"当然他演的逼真,你心里难过。"
乙:嗯
甲:"你可以跟傍边儿那位,不认识也可以跟他聊天儿。"
乙:喔
甲:"讲戏的内容。"
乙:哦,就是分化个人的思想。
甲:哎,一会儿那劲儿就过去了。
乙:就不难过了。
甲:就是啊。
乙:他赶上过苦戏吗?
甲:赶上啦。
乙:嗯。
甲:有一次上中国大戏院。
乙:嗯。
甲:头一出就是苦戏。
乙:什么戏呢?
甲:《韩琦杀庙》。
乙:哦,《秦香莲》中的一个片段。
甲:那,那个场面最难过。
乙:嗯,那点儿是苦点儿。
甲:韩琦带着刀。
乙:嗯。
甲:追到那叫,那庙——
乙:土地祠。
甲:一抬腿,"咣"
乙:这是?
甲:把门踹开。
乙:嗯。
甲:伸手把刀拉出来。
乙:嗯。
甲:抓过秦香莲举刀就杀。
乙:啊?
甲:秦香莲诉说自己的苦衷。
乙:是啊。
甲:放声痛哭。
乙:嗯。
甲:"啊……呀……"
乙:嗯。
甲:俩孩子"妈呀,妈呀不不,不是。"。
乙:哎呀。
甲:"哇……"
乙:开店的张三阳:"您饶命啊。"
甲:"啊……"。
乙:惨。
甲:受不了了。
乙:哦。
甲:(天津话)"告你说。"
乙:啊
甲:(天津话)"没想到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怕嘛儿有嘛儿。"
乙:呵呵
甲:(天津话)"怕听苦戏怕听苦戏。"
乙:嗯,是?
甲:(天津话)"今儿倒不错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船上的烟囱——"
乙:这怎么讲?
甲:(天津话)"赶上啦。"
乙:呵,赶上这出戏了。
甲:(天津话)"我告诉您啊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虽然不认识啊。"
乙: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坐一块儿听戏呢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说句旧话儿。"
乙:嗯?。
甲:(天津话)""都是有缘的"。"
乙:对,不假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这戏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内容好。"
乙:哦,这么说您听过?
甲:(天津话)"听过您啦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小时候儿那阵儿啊,我记得啊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 "我还留个小歪辫儿呢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姥姥抱着我。"
乙:哦。
甲:(天津话)"就听这戏。"
乙:哦,这么说内容您清楚了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说明了包公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铁面无私。"
乙:对。
甲:(天津话)"公正廉明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那个官儿,少有!"
乙:对。
甲:(天津话)"就歌颂那老包。"
乙:不错呀。
甲:(天津话)"秦香莲呢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在那个社会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那了不起的人。"
乙:哟,是啊?
甲:(天津话)"那个,陈世美是个南方人。"
乙:哎,湖广荆州。
甲:(天津话)"上东京赶考去。"
乙:哎,那会儿讲究赶考哇。
甲:(天津话)"那年头儿做官儿就得赶考。"
乙:对呀。
甲:(天津话)"赶考那时得上东京。"
乙:是啊,京城嘛。
甲:(天津话)"东京不是三步两步儿就走到了的。"
乙:嘿嘿,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得跋山涉水。"
乙:嗯,对。
甲:(天津话)"漂洋过海。"
乙:嗯??
甲:(天津话)"到东京一看呢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也没现在好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工业也落后。"
乙:我,呵!
甲:(天津话)"结果上……那个横滨了"
乙:我哎哎哎
甲:(天津话)"上横滨一看呢。"
乙:哎哎哎
甲:(天津话)"名古屋那块儿……"
乙:哎哎哎,合着说着说着你把陈世美给蹂到日本去啦。
甲:(天津话)"不是东京吗你说?"
乙:嗐,"东京汴梁。"
甲:(天津话)"汴梁?"
乙: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。
甲:(天津话)"您老别笑话啊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没出过门儿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到东京了,好你了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这文化不能没有啊。"
乙:哎,是有学问。
甲:(天津话)"上学就用了功了。"
乙:对啊。
甲:(天津话)"到这儿"啪"一下子。"
乙:怎么样?
甲:(天津话)"点状元了。"
乙:嚯!中了状元!
甲:(天津话)"不光点状元。"
乙:怎么样?
甲:(天津话)"还,还招了驸马了。"
乙:哎,"东床驸马。"
甲:(天津话)"好你啦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平步青云呐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一步登天。"
乙:阔了。
甲:(天津话)"小闷葫芦儿——"
乙:怎么讲?
甲:(天津话)"抖起来了。"
乙:嚯。
甲:(天津话)"马槽改棺材——"
乙:这是?
甲:(天津话)"盛(成)人了。"
乙:嘿,瞧这俏皮话儿啊。
甲:(天津话)"就说这他人了吧,就这样啊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地位一变了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思想就变。"
乙:跟着就变了。
甲:(天津话)"离家三年呐。"
乙:哦。
甲:(天津话)"没给家里写过一回信。"
乙:真是不对。
甲:(天津话)"家里父母哇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那个封建时代。"
乙:哎,那种社会。
甲:(天津话)"一赶上荒旱不收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农民倒了血霉了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活活饿死人。"
乙:哎,是。
甲:(天津话)"把他爹跟他妈活活给饿死。"
乙:你看看,多惨哪。
甲:(天津话)"没钱葬埋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秦香莲呐,那个,那个人了不起啊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把剪子拿起来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"咔嚓"把头发铰了。"
乙:铰下了青丝。
甲:(天津话)"拿这到废品店儿一卖。"
乙:我,哎哎哎等会儿,那会儿有废品店儿吗?
甲:(天津话)"老废品店儿"。
乙:没听说过,叫"长街"去卖。
甲:(天津话)""长街"去卖,打那会儿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埋了以后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过不了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没办法。"
乙:怎么办呢?
甲:(天津话)"就一条道儿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找自己丈夫。
乙:哎,遘奔京城。
甲:(天津话)"带着孩子。"
乙:俩孩子
甲:(天津话)"走着来的。
乙:嗯,可不是就得走嘛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封建时代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那妇女受压迫。"
乙:是啊。"
甲:(天津话)"首先来说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缠足。"
乙:哦,对,小脚儿。
甲:(天津话)"裹脚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缺德呀。
乙:嗯,是?
甲:(天津话)"把五个脚豆儿裹一块儿。
乙:哎,都给挝折了。
甲:(天津话)"打麻将好了——"
乙:怎么?
甲:(天津话)"扣四晾一,
乙:我嘁,嘿,好嘛,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好容易找到了驸马府。"
乙:是啊?那不是叫紫樨宫
甲:(天津话)"闯宫嘛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一进书房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瞧见陈世美了。
乙:呵。
甲:(天津话)"心里高兴了。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一看现在好,陈世美原先什么模样。
乙:那会儿?
甲:(天津话)"现在了不起啦。"
乙:哦,是?
甲:(天津话)"又白又胖,小辫儿发亮。
乙:嘿嘿。
甲:(天津话)"那阵儿又黑又瘦。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小辫儿发锈。"
乙:嘿!!!!!!,真是。
甲:(天津话)"心里非常高兴。"
乙:俩口子见面了。
甲:(天津话)"说说话儿吧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陈世美一看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秦香莲!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徐娘半老。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农村的。
乙:你看这就坏了。
甲:(天津话)"土里土气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变啦。"
乙:是?
甲:(喝)"赶了出去。
乙:嚯!
甲:(天津话)"给赶出去了。"
乙:哎!
甲:(哭)"哼……",
乙:嗐。"
甲:(天津话)"谁你就赶出去!""
乙:真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俩口子。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最近就是夫妻。"
乙: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一日夫妻百日恩。"
乙:不假。
甲:(天津话)"百日夫妻似海深。
乙:嘿,你看看。
甲:(天津话)"最近的就是俩口子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有年长的老兄。"
乙:嗯。.
甲:(天津话)"记住喽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就疼老婆儿。"
乙:哈哈哈。
甲:(天津话)"儿子都瞎掰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给你一个月送十块钱。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来三口儿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连吃带喝儿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明儿上早班儿。"
乙:嘿。
甲:(天津话)"拿饭盒儿,还拿走。"
乙:还得带着。'
甲:(天津话)"谁对得起谁呀。
乙:说得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就说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赶出去那还不算。"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连口水都没得喝。"
乙:哎呀,真差。
甲:(天津话)"不懂人情啊你。"
乙:一点儿不假。
甲:(天津话)"别说俩口子给你生儿养女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他爹妈是人家给埋的!"(敲桌子)咚咚咚咚咚咚
乙:真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哪儿找这么好的小媳妇儿去?!"
乙:哎,你真同情啊。
甲:(天津话)"他还杀人家,要韩琦拿刀回来把人给宰喽。
乙:呵,真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别说俩口子,亲戚朋友千里遥远到咱家里来喽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起码得管顿饭吃。"
乙:这是应该的。
甲:(天津话)"别说吃好的您啦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哪不来顿疙瘩汤呢。"
乙:嗐,瞧吃的这东西。
甲:(天津话)"甭管好坏吃肚子里是热呼的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这是人心。
乙:哎,你看。
甲:(天津话)"你说他这人。".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有人心吗?".
乙:嗐,您呐,不必这么难过
甲:"呜…………"
乙:您呐,不愿意听这出,它折子戏,您盼着它换了戏他不就好了嘛
甲:(天津话)"还是您了脑子好。"
乙:哎,盼着吧。
甲:(天津话)"盼着好的啦。"
乙:哎,对。
甲:(天津话)好了您了,"坏了。"
乙:这出是?
甲:(天津话)"《孟姜女》"
乙:嚯。
甲:(天津话)"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呐。"
乙:呵。
甲:(天津话)"差不离都到旅游去过,长城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能哭的倒吗?"
乙:哭不倒。
甲:(天津话)"他就象征性的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就说明啊。"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那个时代。
乙:是是?
甲:(天津话)"那个万喜良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跟孟姜女结婚刚三天。"
乙:对呀。
甲:(天津话)"就给抓走了。"
乙:修长城去了。
甲:(天津话)"啊,嘛叫度蜜月?!"
乙:嗯
甲:(天津话)"没那个您啦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现在年青的都想那个吧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他知道他不那么做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短一个彩电呐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就把老头儿老婆儿急的满世界跺脚儿,满……嘁……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啊,看是受得了受不了。"
乙:您呐也不必难过,你盼着呀,他再换了戏不就好了嘛。
甲:(天津话)"盼着吧您啦!"!
乙:哎,盼着吧。
甲:(天津话)"盼着吧!"
乙:盼着吧。
甲:(天津话)"换了。"
乙:哦,这出什么。
甲:(天津话)"《白毛女》"
乙:嚯,又是苦戏。
甲:"哎……呀……嗐嗐嗐"
乙:您?
甲:(天津话)"《白毛女》更苦了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农村的姑娘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是农村的姑娘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身体健康。"
乙:人家是劳动嘛。
甲:(天津话)"她叫"喜儿"。"
乙:呀,"喜儿"呀。
甲:(天津话)"多好的姑娘。"
乙:是啊。.
甲:(天津话)"就那个黄世仁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逼得往山里呆着去了。"
乙:哎,把人给压迫的那个样。
甲:(天津话)"过得嘛生活啊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十九岁头发就白了。"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这叫"未老先衰"。"
乙:啊?这真是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农村的姑娘"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简朴。"
乙:哦,是是。"
甲:(天津话)"会过日子。"
乙:哎,对啊。
甲:(天津话)"到了春耕忙,冬天得抓时间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还不闲着。
乙:干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骑自行车胡同儿一转悠。"
乙:干嘛。
甲:(天津话)"换稻米——"
乙:啊?哈哈哈,嗐呀。
甲:(天津话)"换鸡蛋——".
乙:嗐,行了行了行了,这喜儿是换稻米去啊。
甲:(天津话)"是啊,喜儿不换大米,现在那么多换大米的。
乙:没听说过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那杨白劳。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那位杨大爷。
乙:杨大爷?
甲:(天津话)"多好的人。
乙:您打哪儿论的啊?
甲:(天津话)"打哪儿论啊,见年长的叫大爷,没亏儿吃。"
乙:是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老头儿多好。"
乙: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结果怎么个下场。"(敲桌子)咚咚咚咚咚咚咚咚
乙:结果是?
甲:(天津话)"喝盐卤死了。"'
乙:哎,是真惨呐。
甲:(天津话)"受得了吗受……""
乙:您呐,不必难过喽,盼着吧,再换戏就好啦。
甲:(天津话)"没盼头儿了。"
乙:嗯,为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那都唱上了。"
乙:这是什么戏?
甲:(天津话)"《祥林嫂》……"
乙:嘿!好嘛!
甲:"哎呀…………呀……哎哎哎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就这祥林嫂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打结婚以后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倒楣……"
乙:哎,净受了罪了。
甲:(天津话)"先嫁给那叫什么那嘛。".
乙:祥林呐。
甲:(天津话)"祥林嫂嘛,祥林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死了是吧。"
乙:守了寡了。
甲:(天津话)"撩下一胖小子。".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五岁的阿毛。"
乙:又改嫁了嘛。
甲:(天津话)"嫁的那叫嘛?"
乙:贺老六。
甲:(天津话)"贺老六。"!
乙:嗯
甲:(天津话)"贺老六也死了。"
乙:嚯,守二次寡。
甲:(天津话)"就那小胖小儿五岁叫阿毛。"
乙:对啊。
甲:(天津话)"让狼给叨走了。"
乙:呵!!怎么那么苦哇。
甲:(天津话)"倒楣呀,好有一比。"
乙:比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喝凉水塞牙啊。"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放屁把脚后跟都砸啦。"
乙:那么寸呐。
甲:(天津话)"你说他那个叫嘛社会?"!
乙:说的是啊。,
甲:(天津话)"女的把男的一死就守寡就倒了楣了"咚咚咚咚
乙:就受人的歧视。
甲:(天津话)"寡妇叫人看不起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是我今晚半响儿。".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我花四块钱买票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坐这儿这算怎么回事?"
乙:他说的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到这儿我就整哭了四出。"
乙:噢,是。
甲:(天津话)"我是听戏来了?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我还是吊孝来了?!
乙:吊孝哇?
Q2:二人转韩琪杀庙的来历
1、二人转《韩琦杀庙》是根据著名戏曲《铡美案》(又名《秦香莲》)中的一段折子戏改编的。
2、剧情是陈世美考取状元后,欺骗皇上做了驸马,秦香莲家中遭饥荒上京寻夫,陈世美指派亲信韩琦去杀秦香莲和孩子灭口,韩琦追母子三人到一庙后,听到了秦香莲的哭诉,不忍杀害她们娘三,但又怕自己无法跟陈世美交差,就放走了秦香莲母子,自己自刎。
3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,国家一级演员徐振武,1985年演出的二人转《韩琪杀庙》获得好评。
扩展资料:
1、《铡美案》,又名《秦香莲》,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名的段落,讲述了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,十年苦读的陈世美进京赶考,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。
2、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,携子上京寻夫,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,并派韩琪半夜追杀。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,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。在陈世美的授意下,秦香莲被发配边疆,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,幸为展昭所救。
3、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,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,包拯找得人证物证,欲定驸马之罪,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,但包拯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。
4、该故事被改编为戏剧和影视作品,戏剧有京剧、川剧、秦腔、豫剧、评剧、二人转等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铡美案
Q3:请简述一下韩琦杀庙这出戏的具体内容
韩琦是陈世美不愿意认他的原配夫人,因为认了他就当不了驸马,因此才派韩琦去杀秦香莲母子三人的,但是,韩琦发现他们三人是无辜的,就放了秦香莲母子三人,自己自杀身亡。
你是结婚,中国人风俗是节庆,是喜事,吉祥。婚礼都不唱这类戏的。那看你的兴趣好了。自己选择。
Q4:二人转韩琦杀庙是谁唱的
唱这个就有很多人了。赵晓波 红孩儿 = 很多人
Q5:有关看戏的作文
那天,我去看戏,是秦腔,那一腔一调,深深地把我吸引了,我听懂了秦人在吼秦腔时所表达出的情感。
秦腔原本就来自于陕西民间,它所表达的不过是天下众生最普通的喜怒哀乐。秦腔的演唱时而使人感到肝肠寸断,时而使人感到荡气回肠,比如那令人悲愤哀叹的《窦娥冤》,还有那使人不由道出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的《三娘教子》,再有那叫人心中畅快的《铡美案》……
现在,我听明白了秦腔中的喜悦和凄凉,也感受到了秦腔所表现出的秦人朴实、粗犷、勤劳、细腻的性格特点,我更知道了秦腔为何那样受人欢迎,因为唱戏人热爱秦腔,更热爱生活,她在唱戏时,已经完全和戏中人融为一体了。
秦腔不仅是传统民俗,而是一种民族气质的载体和象征,秦腔是人生的艺术升华,苦难生活造就了秦腔,所以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.
这就是秦腔的魅力。俗话说得好:秦人、秦风、秦韵。秦腔以它特有的韵味演绎出陕西人的朴实、爽快、热情和豪迈。
在我的老家,每年的五月份总要唱几天戏的,直到现在也是如此。
小时候,家乡的生活条件比较差,家家户户还点着煤油灯。可想而知,文化生活是多么贫乏。因此,唱戏对于村里的人来说,可真算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了。戏团还没来,人们就开始活跃起来了。有的评论今年的戏班子和演员的水平,有的猜测这次剧团会有什么新剧目,有的则加紧锄地,提前做好了看戏的准备。
五月十二的那天,村里人一大早就在庙附近搭好了戏台的木架子。我们一群小孩早已是迫不及待了,眼巴巴地在公路边等候着戏班子的到来。黄昏时分,几辆载着戏子和戏箱的汽车缓缓驶过,我们就在汽车卷起的黄尘里欢呼雀跃起来了。
等到晚上,戏台已经被装扮好了。戏台中央挂上了几层幕布,又吊上了几盏灯,戏台两侧的树枝上安上了两只大喇叭。台底下早已坐满了人。我们小孩坐在最前面,却不安分,不停地在人群里追逐打闹。我们后面是坐的是正在讲戏的老人们,他们永远是忠实的戏迷。最后站着的是大人们,只见一群妇女们嘻嘻哈哈地拉着家常,而男人们又围在了赌场上,开始掷骰子了。
这时,戏台后面的发电机突突地响了起来,戏台上的灯亮了。台上被照得金壁辉煌,台下顿时安静了下来。一阵锣鼓梆子响过之后,戏就正式开演了。头天晚上通常唱的是《铡美案》。我对其中《韩琦杀庙》一折记忆犹新。那时我不知道韩琦为什么要追杀可怜的秦香莲和一双儿女。只见韩琦挥刀杀了几个来回,秦香莲都顺利地从刀下躲了过去,看样子韩琦是不忍心下手的,当他听完秦香莲的一番咿咿呀呀地哭诉之后,先是两手直哆嗦,最后居然拔刀自尽了。戏的结尾就是几名小兵将一具铡刀抬了上来,然后又押上来一个人,将其置于铡刀下,随着黑脸包拯一声令下,那个人的脑袋便掉落到了地上。有一次,这一幕竟然把我吓得扑到母亲怀中哇哇大哭,后来,每当母亲批评我胆小懦弱的时候,经常会提起这件可笑的事,作为有力的证据。
第二天,算是正戏了。演的最多就是《窦娥冤》和《金沙滩》。我们一群小孩谁也没有耐心将一部戏完整地看下来,我最喜欢看《窦娥冤》里张驴儿父子滑稽逗人的表演了。当这两个丑角互相指着对方,脑袋像公鸡似的有节奏地伸缩时,台下所有的观众都笑了。我之所以喜欢看《金沙滩》,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武打场面。在两军打仗之前,几个小兵先要翻一会儿筋斗,耍一阵儿花枪。我们小孩连眼睛都不愿眨一下,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。我很佩服耍花枪的武生,简直将花枪耍得出神入化了,他们即使将旋转的花枪抛到空中,也会稳稳地接住。于是我央求父亲给我也削了根木棍,涂上一圈一圈的色彩,就变成了一根花枪了。我便开始认真地练习耍花枪了,走哪练哪,连上学也带着,经常把校园当成舞台,边转花棍边大吼一声,还吸引了不少师生围观。可惜,有一天母亲拿着那根花棍赶驴推磨时,被驴踩断了,害得我伤心了好几天。
中午,戏快演完的时候,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偷偷地跑到戏台后面,撩开幕布,想看看戏台后面的秘密。只见戏子们有的卸妆,有的整理道具,有的嗑着瓜子,有的抱着小孩,我才知道,原来看似神秘的演员们也是普通的人啊。突然,一个晴天霹雳把我们吓得心惊胆颤,原来是看场子的憨老头正站在我们后面破口大骂哩。于是我们便落荒而逃了。回家的路上,我们就在柴草上翻起了筋斗。每个小伙伴的身上都沾满了柴草和灰土,可大家还是没命地翻着。
吃过晚饭,邻村的一帮孩子也赶来看戏了。如果他们有人胆敢在我们面前无礼撒野,一场“恶仗”就避免不了了。我们本村和邻村的孩子摆好了阵势,对峙一会儿,如果对方还不服气,就开始打仗了,当然姿势远远没有戏里的好看,也没有音乐伴奏。一阵厮打过后,邻村的孩子就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,投降告饶了……
后来,村里通上了电,安上了电视,也修建了漂亮的戏楼。可我却不怎么爱看戏了。大概是因为年年唱的就是那么几出戏,都看腻了,远不如在家看电视有意思。要去,也是冲着加演的晚会去的。
其实,我很喜欢戏曲,尤其是时而高亢时而哀婉的秦腔。父亲、五姑、妹妹都是戏迷,而且唱得很动听。我每次拉起二胡的时候,总要拉几段秦腔曲子,拉着拉着,小时候看戏的情景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了。
家乡又快唱戏了,我真想从百忙之中抽出身来,回家走走,再看一回久违了的戏呀。
Q6:秦腔鬼怨 和杀庙 的戏词
秦腔《鬼怨》戏词:
怨气腾腾三千丈,屈死的冤魂怒满腔。可怜我青春把命丧,咬牙切齿恨平章。阴魂不散心惆怅,口口声声念裴郎。红梅花下永难忘,西湖船边诉衷肠。一身虽死心向往,此情不灭坚如钢。钢刀把我的头首断,断不了我一心一意爱裴郎。仰面我把苍天望,为何人间苦断肠。一缕幽魂无依傍,星月惨淡风露凉。耳听得花圆内悲声大放,孤灯寂寂照纱窗。裴郎为我遭罗网,老贼做事太猖狂。恨只恨阴阳难聚鸿沟挡,咫尺天涯各一方。
《杀庙》唱词:
秦:母子三人出宫院,不由人黑血往上翻。强盗今日为官宦,贪图富贵无心肝。母子们好似失群雁,猛然想起事一端。昔日里孤雁心瞀乱,一心要奔极乐天。整飞了七日并七晚,两膀无力落沙滩。落在了沙滩遇恶犬,弱肉强食树林间。早知晓命丧恶犬口,悔不该远路把佛参。我和孤雁一般样,也不该上京找夫男。为寻强盗进宫院,谁料他无情无义把脸翻。患难的夫妻弱儿幼女全不念,拳打足踢赶外边,含泪悲痛回庙院。
英:妈!
冬:妈!
韩:这个!韩琦奉命出宫院,上令差遣不敢延。迈开大步往前赶,若不杀民妇,我难回还,民妇人等着!
秦:耳听后边人声喊,不知所为何事端,进得庙来把门掩。
韩:行步来在古庙前,走上前来把门唤开门来!
秦:不好了!吓的香莲心胆寒,我这里放下破天胆。儿女们退后莫近前,无奈了开门向外看。问大爷杀我为那般,我叫叫一声大爷、大爷,是你进的门来一言不答、执刀就杀,我母子身犯何罪、又犯何法了?
韩:说什么你们无有罪,得罪驸马犯法律,看刀!
秦:叫大爷平心且静气。
韩:讲!
秦:听我与你说来历,我家住湖广钧州地,二公婆饿死好惨凄。我丈夫名叫陈世美,我本是他的结发妻。所生一男并一女,沿门乞讨到这里。秦香莲本是我名讳,母子三人古庙宿。
韩:这个!啊!听罢民妇人言共语,原来是驸马结发妻。怪道来杀人有用意,我韩琦如今才明白。陈世美忘恩又负义,助纣为虐我不为。走上前来忙赔礼,叫夫人请起莫屈膝。
秦:母子三人且站起,要把此事问来历。进门来执刀要杀我,但不知所为何是非。
韩:非是我执刀来杀你,我千岁宫院差来的。
秦:你千岁他是哪一个,再问大爷你是谁。
韩:我千岁名叫陈世美,我是他差官小韩琦。
秦:你千岁不认妻和子,赶尽杀绝为怎地。
韩:倘若不把你杀坏,(带板)后婚驸马犯法律。
秦:韩大爷与我讲一遍,原是强盗杀亲眷。走上前来忙拜见,再叫大爷听心间。陈世美作事心太残,你看我母子冤不冤。大爷你要行方便,感你的恩德重如山。
韩:夫人把我的心哭软,铁打心肠软二三。背地里我把驸马怨,心比狼虎更凶残。你和发妻有仇怨,我和她结的那里冤。
秦:大爷,大爷!大爷!
韩:把他的银两交与你,你母子逃走莫迟延快去!
秦:韩大爷侠义世罕见,放我母子逃外边,手拖儿女出庙院。
韩:回来!
秦:莫非你心神不定悔前言。
韩:非是我反悔心不定,临行驸马他有叮咛。杀了人还要有凭证,回宫去刀头他要验红。
秦:听说强盗要验红、要验红,倒叫香莲吃大惊。二次上前忙跪定,再叫大爷听心中。要杀你将我杀了,留我儿 和我女,全当大爷你亲生大爷!
韩:叫夫人低言莫高声请起!墙内说话墙外听,我这里回宫去复命,驸马岂肯把我容,我有心杀了他母子命。
秦:大爷,大爷!大爷!
韩:唉,难煞人了!无故杀人天不容,左难右难难住我。把韩琦夹在两难中,韩琦心上主意定。一人死要救她三人生,诳她母子出庙去。夫人你听庙外人喊马叫,像是驸马到了!
秦:待我去看!
韩:韩琦自刎古庙中。
秦:韩大爷造下谎了!大爷!我一见大爷把命断,我的韩大爷,大爷,韩大爷!此事叫人好惨然,陈世美 陈世美,我与你结下大仇冤。不报此仇心不甘,怀抱钢刀出庙院,包相爷堂前去喊冤大爷,韩大爷!
扩展资料:
《杀庙》故事梗概:
北宋年间,陈世美进京应试,考中状元,被招驸马。其家乡连年荒旱,父母去世,前妻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,闯宫遭逐。丞相王延龄怜之,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间弹唱以助破镜重圆,不成。王延龄授秦香莲纸扇,暗示其到开封府告状。陈世美派家将韩琦追杀,韩终放走秦香莲母子,被逼自刎。秦香莲逃出三官堂,至包拯前控告陈士美"杀妻灭嗣",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,冲破重重阻力,最后将陈世美用铡刀铡死。
《鬼怨》故事梗概:
南宋时,御史之女李慧娘与太学士裴瑞卿一见钟情,互托终身。谁曾想,天意弄人,权奸贾似道羡慕慧娘貌美,强纳为妾。李、裴西湖相遇,船头互诉衷肠,贾窥其情,盛怒回府,一剑刺杀慧娘;又命家奴骗裴过府计害之。慧娘冤魂不散,怨气腾腾;九天玄女怜其不幸,差土地神赠阴阳宝扇与裴相会。慧娘魂返贾府,星夜救裴逃生,并严惩了奸相贾似道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杀庙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游西湖
关于韩琦杀庙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韩琦杀庙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温度3~17°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韩琦杀庙,以及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相声“哭四出”的词
- 二人转韩琪杀庙的来历
- 请简述一下韩琦杀庙这出戏的具体内容
- 二人转韩琦杀庙是谁唱的
- 有关看戏的作文
- 秦腔鬼怨 和杀庙 的戏词
Q1:相声“哭四出”的词
于宝林、冯宝华版本
甲:这个这个京剧大家都爱听。
乙:是啊。
甲:啊,他有爱看的有看戏的有听戏的。
乙:噢,这还有分别?
甲:真正的达到了"看戏"了——
乙:嗯?
甲:得、得有,起码得有三年至五年。
乙:噢,是是是。
甲:尤其是这个"生旦净末丑"。
乙:呵,各个行子。
甲:在舞台上这个演员大卖力气。
乙:嗯。
甲:群众喝采。
乙:哎,观众都欢迎。
甲:但是后台有很多的无名英雄。
乙:噢,那你说一说都有什么?
甲:脑子啊——
乙:啊?
甲:最费脑力的——
乙:是?
甲:就是那个剧务。
乙:哦,就是派节目的那位。
甲:那位得动脑子。
乙:他怎么会费脑子呢?
甲:折子戏呀,比方说。
乙:哦,对,现在净是折子戏,一段儿一段儿的。
甲:一出儿一出儿的。
乙:是啦。
甲:头一出——
乙:嗯。
甲:一开戏——。
乙:啊?
甲:来出武戏。
乙:噢,这是为什么呢?
甲:因为群众有的来不齐呀。
乙:嗯。
甲:到这儿来啦。
乙:嗯。
甲:街坊啦邻居啦朋友啦同事啦。
乙:啊?
甲:老没见面儿。
乙:是?
甲:今儿见面儿必须寒暄几句。
乙:唉,说说闲话儿。
甲:他一唱武戏呢。
乙:嗯?
甲:就把这个声音给压下去了。
乙:噢,是了。
甲:第二出就不唱这戏了。
乙:二一出换一出。
甲:改。
乙:嗯?
甲:来出《女起解》。
乙:哦,这是唱功戏。
甲:第三一出。
乙:是?
甲:来出《小放牛儿》。
乙:哦,滑稽逗乐儿。
甲:最后,全部的。
乙:什么?
甲:《将相和》。
乙:您看看,唱的练的文的武的这里边儿全有了。
甲:尤其《将相和》这戏。
乙:是?
甲:直到今天。
乙:嗯?
甲:它是个传统剧目。
乙:是。
甲: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。
乙:一点儿不假。
甲:这样儿观众就满意了。
乙:啊,高兴了。
甲:啊,听完了之后。
乙:嗯。
甲:心里特别的高兴。
乙:是是是。
甲:如果不这样。
乙:啊?
甲:就不成了。
乙:怎么呢?
甲:千篇一律。
乙:怎么叫"千篇一律"呢?
甲:要是武戏全演武戏。
乙:啊,那有什么关系?
甲:那不成啊,乱啊。
乙:呵,是啊?
甲:头一出,刚一开。
乙:嗯?
甲:《三岔口》。
乙:噢。
甲:观众一瞧,"嘿",高兴。
乙:啊。
甲:"哎,呵呵"(拍手)啪啪啪"好!"
乙:好。
甲:太棒了。
乙:嗯!
甲:第二出又换了。
乙:哦,换的什么呢?
甲:《长坂坡》。
乙:哦,赵云。
甲:靠背戏。
乙:呵!!
甲:第三一出。
乙:是?
甲:《恶虎村》。
乙:喔,好。
甲:第四一出。
乙:是?
甲:《闹天宫》
乙:哦,猴儿戏。
甲:尤其我们天津观众。
乙:嗯。
甲:热情。
乙:是了。
甲:"哎,喔,好 (拍手)啪!"
乙:好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?呀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"闹天宫""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小伙子叫李英杰呀"。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说是李万春先生的徒弟。"
乙:呵!
甲:"呵,嗯!好好!"
乙:好
甲:"太好了,嗯!!!"(手舞足蹈)
乙:哎呀呵?
甲:"嗯。"
乙:怎么啦?
甲:(天津话)"我说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我说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您老留神街坊。"
乙:旁边儿那位怎么了?
甲:(天津话)"你留神呐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您也不言语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好嘛,您这五根大冰棍儿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冰凉棒硬,"咔"就过来了"
乙:嚯!
甲:(天津话)"受得了吗?"
乙:说的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这到家一拉门儿,家里都不认识我啦。"
乙:为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我来个大乌眼儿青。"
乙:嗐呀呀哟呵,这么说光武戏是差点儿。
甲:要是光逗乐儿的也不行。
乙:哎?那提精神呐。
甲:滑稽的。
乙:嗯。
甲:头一出一开。
乙:什么呢?。
甲:来一出哇。
乙:嗯?
甲:《双怕婆》。
乙:喔,是是。
甲:观众一看可乐了。
乙:啊。
甲:"呵!哎呀!"
乙:噢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呀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是传统的。"
乙:哦
甲:(天津话)"《双怕婆儿》。"
乙:嘿,是?
甲:(天津话)"就是怕媳妇儿。"
乙:喔,是呀
甲:(天津话)"现在新话儿叫嘛呢?"
乙:叫什么?
甲:(天津话)"叫"妻管严"。"
乙:哈哈,你看。
甲:(天津话)"好!"
乙:嘿。
甲:(天津话)"又换啦。"
乙:换的?
甲:(天津话)"《王大娘锔大缸》。"
乙:还是滑稽逗乐儿。
甲:(天津话)"哈哈哈,嘿忒有意思啦!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太哏儿啦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叫《百鸟朝凤》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哈哈哈哈,哎!"
乙:嗯
甲:(天津话)"这更好啊。"
乙:哦?这出是?
甲:(天津话)"《打面缸》"。
乙:哦。
甲:"哈哈哈哈,嘿嘿。"
乙:你看看。
甲:(天津话)"哎哟呵,又换啦。"
乙:噢,又是什么?
甲:(天津话)"《三不愿意》"——
乙:呵呵,哎,怎么啦?
甲:——轴儿掉了。
乙:好嘛。
甲:戏散了上医院。
乙:干嘛?
甲:接轴儿去了。
乙:哦,现安轴儿去啊。
甲:就不成了。
乙:哦,光是这也不行。
甲:都是苦戏也不行。
乙:哎,苦戏可富于在感情。
甲:错了。
乙:啊?怎么呢?
甲:尤其演苦戏。
乙:嗯。
甲:大姐们,女士们——
乙:女同志?
甲:都爱听。
乙:为什么呢?
甲:是女同志都心地善良。
乙:噢,是是。
甲:接受不了。
乙:喔,一听苦戏呢?
甲:心里难过呀。
乙:就哭了。
甲:就是啊。
乙:哦,是是。
甲:所以说不能——
乙:哦?
甲:看这苦戏。
乙:看起来,女同志别听这个苦戏。
甲:不一定.
乙:男同志行吗?
甲:不不,不是。男同志也有这人。
乙:哦,这男同志听苦戏也有哭嗒?
甲:可不是嘛,我们有个街坊。
乙:是啊?
甲:他不听苦戏还则罢了。
乙:要一听呢?
甲:要听苦戏在剧场里头,就放声痛哭。
乙:哎呀,那影响别人听戏啊。
甲:那天晚上遇一块儿聊天。
乙:嗯?
甲:我说"再听戏去,你别在剧场里哭。"
乙:噢,那怎么办?
甲:"影响人家演出啊。"
乙:是啊。
甲:"再听苦戏。"
乙:嗯
甲:"当然他演的逼真,你心里难过。"
乙:嗯
甲:"你可以跟傍边儿那位,不认识也可以跟他聊天儿。"
乙:喔
甲:"讲戏的内容。"
乙:哦,就是分化个人的思想。
甲:哎,一会儿那劲儿就过去了。
乙:就不难过了。
甲:就是啊。
乙:他赶上过苦戏吗?
甲:赶上啦。
乙:嗯。
甲:有一次上中国大戏院。
乙:嗯。
甲:头一出就是苦戏。
乙:什么戏呢?
甲:《韩琦杀庙》。
乙:哦,《秦香莲》中的一个片段。
甲:那,那个场面最难过。
乙:嗯,那点儿是苦点儿。
甲:韩琦带着刀。
乙:嗯。
甲:追到那叫,那庙——
乙:土地祠。
甲:一抬腿,"咣"
乙:这是?
甲:把门踹开。
乙:嗯。
甲:伸手把刀拉出来。
乙:嗯。
甲:抓过秦香莲举刀就杀。
乙:啊?
甲:秦香莲诉说自己的苦衷。
乙:是啊。
甲:放声痛哭。
乙:嗯。
甲:"啊……呀……"
乙:嗯。
甲:俩孩子"妈呀,妈呀不不,不是。"。
乙:哎呀。
甲:"哇……"
乙:开店的张三阳:"您饶命啊。"
甲:"啊……"。
乙:惨。
甲:受不了了。
乙:哦。
甲:(天津话)"告你说。"
乙:啊
甲:(天津话)"没想到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怕嘛儿有嘛儿。"
乙:呵呵
甲:(天津话)"怕听苦戏怕听苦戏。"
乙:嗯,是?
甲:(天津话)"今儿倒不错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船上的烟囱——"
乙:这怎么讲?
甲:(天津话)"赶上啦。"
乙:呵,赶上这出戏了。
甲:(天津话)"我告诉您啊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虽然不认识啊。"
乙: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坐一块儿听戏呢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说句旧话儿。"
乙:嗯?。
甲:(天津话)""都是有缘的"。"
乙:对,不假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这戏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内容好。"
乙:哦,这么说您听过?
甲:(天津话)"听过您啦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小时候儿那阵儿啊,我记得啊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 "我还留个小歪辫儿呢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姥姥抱着我。"
乙:哦。
甲:(天津话)"就听这戏。"
乙:哦,这么说内容您清楚了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说明了包公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铁面无私。"
乙:对。
甲:(天津话)"公正廉明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那个官儿,少有!"
乙:对。
甲:(天津话)"就歌颂那老包。"
乙:不错呀。
甲:(天津话)"秦香莲呢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在那个社会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那了不起的人。"
乙:哟,是啊?
甲:(天津话)"那个,陈世美是个南方人。"
乙:哎,湖广荆州。
甲:(天津话)"上东京赶考去。"
乙:哎,那会儿讲究赶考哇。
甲:(天津话)"那年头儿做官儿就得赶考。"
乙:对呀。
甲:(天津话)"赶考那时得上东京。"
乙:是啊,京城嘛。
甲:(天津话)"东京不是三步两步儿就走到了的。"
乙:嘿嘿,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得跋山涉水。"
乙:嗯,对。
甲:(天津话)"漂洋过海。"
乙:嗯??
甲:(天津话)"到东京一看呢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也没现在好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工业也落后。"
乙:我,呵!
甲:(天津话)"结果上……那个横滨了"
乙:我哎哎哎
甲:(天津话)"上横滨一看呢。"
乙:哎哎哎
甲:(天津话)"名古屋那块儿……"
乙:哎哎哎,合着说着说着你把陈世美给蹂到日本去啦。
甲:(天津话)"不是东京吗你说?"
乙:嗐,"东京汴梁。"
甲:(天津话)"汴梁?"
乙: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。
甲:(天津话)"您老别笑话啊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没出过门儿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到东京了,好你了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这文化不能没有啊。"
乙:哎,是有学问。
甲:(天津话)"上学就用了功了。"
乙:对啊。
甲:(天津话)"到这儿"啪"一下子。"
乙:怎么样?
甲:(天津话)"点状元了。"
乙:嚯!中了状元!
甲:(天津话)"不光点状元。"
乙:怎么样?
甲:(天津话)"还,还招了驸马了。"
乙:哎,"东床驸马。"
甲:(天津话)"好你啦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平步青云呐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一步登天。"
乙:阔了。
甲:(天津话)"小闷葫芦儿——"
乙:怎么讲?
甲:(天津话)"抖起来了。"
乙:嚯。
甲:(天津话)"马槽改棺材——"
乙:这是?
甲:(天津话)"盛(成)人了。"
乙:嘿,瞧这俏皮话儿啊。
甲:(天津话)"就说这他人了吧,就这样啊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地位一变了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思想就变。"
乙:跟着就变了。
甲:(天津话)"离家三年呐。"
乙:哦。
甲:(天津话)"没给家里写过一回信。"
乙:真是不对。
甲:(天津话)"家里父母哇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那个封建时代。"
乙:哎,那种社会。
甲:(天津话)"一赶上荒旱不收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农民倒了血霉了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活活饿死人。"
乙:哎,是。
甲:(天津话)"把他爹跟他妈活活给饿死。"
乙:你看看,多惨哪。
甲:(天津话)"没钱葬埋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秦香莲呐,那个,那个人了不起啊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把剪子拿起来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"咔嚓"把头发铰了。"
乙:铰下了青丝。
甲:(天津话)"拿这到废品店儿一卖。"
乙:我,哎哎哎等会儿,那会儿有废品店儿吗?
甲:(天津话)"老废品店儿"。
乙:没听说过,叫"长街"去卖。
甲:(天津话)""长街"去卖,打那会儿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埋了以后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过不了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没办法。"
乙:怎么办呢?
甲:(天津话)"就一条道儿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找自己丈夫。
乙:哎,遘奔京城。
甲:(天津话)"带着孩子。"
乙:俩孩子
甲:(天津话)"走着来的。
乙:嗯,可不是就得走嘛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封建时代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那妇女受压迫。"
乙:是啊。"
甲:(天津话)"首先来说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缠足。"
乙:哦,对,小脚儿。
甲:(天津话)"裹脚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缺德呀。
乙:嗯,是?
甲:(天津话)"把五个脚豆儿裹一块儿。
乙:哎,都给挝折了。
甲:(天津话)"打麻将好了——"
乙:怎么?
甲:(天津话)"扣四晾一,
乙:我嘁,嘿,好嘛,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好容易找到了驸马府。"
乙:是啊?那不是叫紫樨宫
甲:(天津话)"闯宫嘛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一进书房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瞧见陈世美了。
乙:呵。
甲:(天津话)"心里高兴了。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一看现在好,陈世美原先什么模样。
乙:那会儿?
甲:(天津话)"现在了不起啦。"
乙:哦,是?
甲:(天津话)"又白又胖,小辫儿发亮。
乙:嘿嘿。
甲:(天津话)"那阵儿又黑又瘦。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小辫儿发锈。"
乙:嘿!!!!!!,真是。
甲:(天津话)"心里非常高兴。"
乙:俩口子见面了。
甲:(天津话)"说说话儿吧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陈世美一看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秦香莲!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徐娘半老。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农村的。
乙:你看这就坏了。
甲:(天津话)"土里土气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变啦。"
乙:是?
甲:(喝)"赶了出去。
乙:嚯!
甲:(天津话)"给赶出去了。"
乙:哎!
甲:(哭)"哼……",
乙:嗐。"
甲:(天津话)"谁你就赶出去!""
乙:真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俩口子。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最近就是夫妻。"
乙: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一日夫妻百日恩。"
乙:不假。
甲:(天津话)"百日夫妻似海深。
乙:嘿,你看看。
甲:(天津话)"最近的就是俩口子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有年长的老兄。"
乙:嗯。.
甲:(天津话)"记住喽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就疼老婆儿。"
乙:哈哈哈。
甲:(天津话)"儿子都瞎掰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给你一个月送十块钱。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来三口儿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连吃带喝儿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明儿上早班儿。"
乙:嘿。
甲:(天津话)"拿饭盒儿,还拿走。"
乙:还得带着。'
甲:(天津话)"谁对得起谁呀。
乙:说得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就说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赶出去那还不算。"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连口水都没得喝。"
乙:哎呀,真差。
甲:(天津话)"不懂人情啊你。"
乙:一点儿不假。
甲:(天津话)"别说俩口子给你生儿养女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他爹妈是人家给埋的!"(敲桌子)咚咚咚咚咚咚
乙:真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哪儿找这么好的小媳妇儿去?!"
乙:哎,你真同情啊。
甲:(天津话)"他还杀人家,要韩琦拿刀回来把人给宰喽。
乙:呵,真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别说俩口子,亲戚朋友千里遥远到咱家里来喽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起码得管顿饭吃。"
乙:这是应该的。
甲:(天津话)"别说吃好的您啦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哪不来顿疙瘩汤呢。"
乙:嗐,瞧吃的这东西。
甲:(天津话)"甭管好坏吃肚子里是热呼的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这是人心。
乙:哎,你看。
甲:(天津话)"你说他这人。".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有人心吗?".
乙:嗐,您呐,不必这么难过
甲:"呜…………"
乙:您呐,不愿意听这出,它折子戏,您盼着它换了戏他不就好了嘛
甲:(天津话)"还是您了脑子好。"
乙:哎,盼着吧。
甲:(天津话)"盼着好的啦。"
乙:哎,对。
甲:(天津话)好了您了,"坏了。"
乙:这出是?
甲:(天津话)"《孟姜女》"
乙:嚯。
甲:(天津话)"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呐。"
乙:呵。
甲:(天津话)"差不离都到旅游去过,长城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能哭的倒吗?"
乙:哭不倒。
甲:(天津话)"他就象征性的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就说明啊。"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那个时代。
乙:是是?
甲:(天津话)"那个万喜良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跟孟姜女结婚刚三天。"
乙:对呀。
甲:(天津话)"就给抓走了。"
乙:修长城去了。
甲:(天津话)"啊,嘛叫度蜜月?!"
乙:嗯
甲:(天津话)"没那个您啦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现在年青的都想那个吧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他知道他不那么做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短一个彩电呐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就把老头儿老婆儿急的满世界跺脚儿,满……嘁……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啊,看是受得了受不了。"
乙:您呐也不必难过,你盼着呀,他再换了戏不就好了嘛。
甲:(天津话)"盼着吧您啦!"!
乙:哎,盼着吧。
甲:(天津话)"盼着吧!"
乙:盼着吧。
甲:(天津话)"换了。"
乙:哦,这出什么。
甲:(天津话)"《白毛女》"
乙:嚯,又是苦戏。
甲:"哎……呀……嗐嗐嗐"
乙:您?
甲:(天津话)"《白毛女》更苦了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农村的姑娘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是农村的姑娘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身体健康。"
乙:人家是劳动嘛。
甲:(天津话)"她叫"喜儿"。"
乙:呀,"喜儿"呀。
甲:(天津话)"多好的姑娘。"
乙:是啊。.
甲:(天津话)"就那个黄世仁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逼得往山里呆着去了。"
乙:哎,把人给压迫的那个样。
甲:(天津话)"过得嘛生活啊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十九岁头发就白了。"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这叫"未老先衰"。"
乙:啊?这真是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农村的姑娘"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简朴。"
乙:哦,是是。"
甲:(天津话)"会过日子。"
乙:哎,对啊。
甲:(天津话)"到了春耕忙,冬天得抓时间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还不闲着。
乙:干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骑自行车胡同儿一转悠。"
乙:干嘛。
甲:(天津话)"换稻米——"
乙:啊?哈哈哈,嗐呀。
甲:(天津话)"换鸡蛋——".
乙:嗐,行了行了行了,这喜儿是换稻米去啊。
甲:(天津话)"是啊,喜儿不换大米,现在那么多换大米的。
乙:没听说过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那杨白劳。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那位杨大爷。
乙:杨大爷?
甲:(天津话)"多好的人。
乙:您打哪儿论的啊?
甲:(天津话)"打哪儿论啊,见年长的叫大爷,没亏儿吃。"
乙:是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老头儿多好。"
乙: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结果怎么个下场。"(敲桌子)咚咚咚咚咚咚咚咚
乙:结果是?
甲:(天津话)"喝盐卤死了。"'
乙:哎,是真惨呐。
甲:(天津话)"受得了吗受……""
乙:您呐,不必难过喽,盼着吧,再换戏就好啦。
甲:(天津话)"没盼头儿了。"
乙:嗯,为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那都唱上了。"
乙:这是什么戏?
甲:(天津话)"《祥林嫂》……"
乙:嘿!好嘛!
甲:"哎呀…………呀……哎哎哎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就这祥林嫂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打结婚以后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倒楣……"
乙:哎,净受了罪了。
甲:(天津话)"先嫁给那叫什么那嘛。".
乙:祥林呐。
甲:(天津话)"祥林嫂嘛,祥林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死了是吧。"
乙:守了寡了。
甲:(天津话)"撩下一胖小子。".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五岁的阿毛。"
乙:又改嫁了嘛。
甲:(天津话)"嫁的那叫嘛?"
乙:贺老六。
甲:(天津话)"贺老六。"!
乙:嗯
甲:(天津话)"贺老六也死了。"
乙:嚯,守二次寡。
甲:(天津话)"就那小胖小儿五岁叫阿毛。"
乙:对啊。
甲:(天津话)"让狼给叨走了。"
乙:呵!!怎么那么苦哇。
甲:(天津话)"倒楣呀,好有一比。"
乙:比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喝凉水塞牙啊。"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放屁把脚后跟都砸啦。"
乙:那么寸呐。
甲:(天津话)"你说他那个叫嘛社会?"!
乙:说的是啊。,
甲:(天津话)"女的把男的一死就守寡就倒了楣了"咚咚咚咚
乙:就受人的歧视。
甲:(天津话)"寡妇叫人看不起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是我今晚半响儿。".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我花四块钱买票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坐这儿这算怎么回事?"
乙:他说的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到这儿我就整哭了四出。"
乙:噢,是。
甲:(天津话)"我是听戏来了?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我还是吊孝来了?!
乙:吊孝哇?
Q2:二人转韩琪杀庙的来历
1、二人转《韩琦杀庙》是根据著名戏曲《铡美案》(又名《秦香莲》)中的一段折子戏改编的。
2、剧情是陈世美考取状元后,欺骗皇上做了驸马,秦香莲家中遭饥荒上京寻夫,陈世美指派亲信韩琦去杀秦香莲和孩子灭口,韩琦追母子三人到一庙后,听到了秦香莲的哭诉,不忍杀害她们娘三,但又怕自己无法跟陈世美交差,就放走了秦香莲母子,自己自刎。
3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,国家一级演员徐振武,1985年演出的二人转《韩琪杀庙》获得好评。
扩展资料:
1、《铡美案》,又名《秦香莲》,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名的段落,讲述了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,十年苦读的陈世美进京赶考,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。
2、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,携子上京寻夫,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,并派韩琪半夜追杀。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,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。在陈世美的授意下,秦香莲被发配边疆,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,幸为展昭所救。
3、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,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,包拯找得人证物证,欲定驸马之罪,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,但包拯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。
4、该故事被改编为戏剧和影视作品,戏剧有京剧、川剧、秦腔、豫剧、评剧、二人转等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铡美案
Q3:请简述一下韩琦杀庙这出戏的具体内容
韩琦是陈世美不愿意认他的原配夫人,因为认了他就当不了驸马,因此才派韩琦去杀秦香莲母子三人的,但是,韩琦发现他们三人是无辜的,就放了秦香莲母子三人,自己自杀身亡。
你是结婚,中国人风俗是节庆,是喜事,吉祥。婚礼都不唱这类戏的。那看你的兴趣好了。自己选择。
Q4:二人转韩琦杀庙是谁唱的
唱这个就有很多人了。赵晓波 红孩儿 = 很多人
Q5:有关看戏的作文
那天,我去看戏,是秦腔,那一腔一调,深深地把我吸引了,我听懂了秦人在吼秦腔时所表达出的情感。
秦腔原本就来自于陕西民间,它所表达的不过是天下众生最普通的喜怒哀乐。秦腔的演唱时而使人感到肝肠寸断,时而使人感到荡气回肠,比如那令人悲愤哀叹的《窦娥冤》,还有那使人不由道出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的《三娘教子》,再有那叫人心中畅快的《铡美案》……
现在,我听明白了秦腔中的喜悦和凄凉,也感受到了秦腔所表现出的秦人朴实、粗犷、勤劳、细腻的性格特点,我更知道了秦腔为何那样受人欢迎,因为唱戏人热爱秦腔,更热爱生活,她在唱戏时,已经完全和戏中人融为一体了。
秦腔不仅是传统民俗,而是一种民族气质的载体和象征,秦腔是人生的艺术升华,苦难生活造就了秦腔,所以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.
这就是秦腔的魅力。俗话说得好:秦人、秦风、秦韵。秦腔以它特有的韵味演绎出陕西人的朴实、爽快、热情和豪迈。
在我的老家,每年的五月份总要唱几天戏的,直到现在也是如此。
小时候,家乡的生活条件比较差,家家户户还点着煤油灯。可想而知,文化生活是多么贫乏。因此,唱戏对于村里的人来说,可真算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了。戏团还没来,人们就开始活跃起来了。有的评论今年的戏班子和演员的水平,有的猜测这次剧团会有什么新剧目,有的则加紧锄地,提前做好了看戏的准备。
五月十二的那天,村里人一大早就在庙附近搭好了戏台的木架子。我们一群小孩早已是迫不及待了,眼巴巴地在公路边等候着戏班子的到来。黄昏时分,几辆载着戏子和戏箱的汽车缓缓驶过,我们就在汽车卷起的黄尘里欢呼雀跃起来了。
等到晚上,戏台已经被装扮好了。戏台中央挂上了几层幕布,又吊上了几盏灯,戏台两侧的树枝上安上了两只大喇叭。台底下早已坐满了人。我们小孩坐在最前面,却不安分,不停地在人群里追逐打闹。我们后面是坐的是正在讲戏的老人们,他们永远是忠实的戏迷。最后站着的是大人们,只见一群妇女们嘻嘻哈哈地拉着家常,而男人们又围在了赌场上,开始掷骰子了。
这时,戏台后面的发电机突突地响了起来,戏台上的灯亮了。台上被照得金壁辉煌,台下顿时安静了下来。一阵锣鼓梆子响过之后,戏就正式开演了。头天晚上通常唱的是《铡美案》。我对其中《韩琦杀庙》一折记忆犹新。那时我不知道韩琦为什么要追杀可怜的秦香莲和一双儿女。只见韩琦挥刀杀了几个来回,秦香莲都顺利地从刀下躲了过去,看样子韩琦是不忍心下手的,当他听完秦香莲的一番咿咿呀呀地哭诉之后,先是两手直哆嗦,最后居然拔刀自尽了。戏的结尾就是几名小兵将一具铡刀抬了上来,然后又押上来一个人,将其置于铡刀下,随着黑脸包拯一声令下,那个人的脑袋便掉落到了地上。有一次,这一幕竟然把我吓得扑到母亲怀中哇哇大哭,后来,每当母亲批评我胆小懦弱的时候,经常会提起这件可笑的事,作为有力的证据。
第二天,算是正戏了。演的最多就是《窦娥冤》和《金沙滩》。我们一群小孩谁也没有耐心将一部戏完整地看下来,我最喜欢看《窦娥冤》里张驴儿父子滑稽逗人的表演了。当这两个丑角互相指着对方,脑袋像公鸡似的有节奏地伸缩时,台下所有的观众都笑了。我之所以喜欢看《金沙滩》,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武打场面。在两军打仗之前,几个小兵先要翻一会儿筋斗,耍一阵儿花枪。我们小孩连眼睛都不愿眨一下,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。我很佩服耍花枪的武生,简直将花枪耍得出神入化了,他们即使将旋转的花枪抛到空中,也会稳稳地接住。于是我央求父亲给我也削了根木棍,涂上一圈一圈的色彩,就变成了一根花枪了。我便开始认真地练习耍花枪了,走哪练哪,连上学也带着,经常把校园当成舞台,边转花棍边大吼一声,还吸引了不少师生围观。可惜,有一天母亲拿着那根花棍赶驴推磨时,被驴踩断了,害得我伤心了好几天。
中午,戏快演完的时候,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偷偷地跑到戏台后面,撩开幕布,想看看戏台后面的秘密。只见戏子们有的卸妆,有的整理道具,有的嗑着瓜子,有的抱着小孩,我才知道,原来看似神秘的演员们也是普通的人啊。突然,一个晴天霹雳把我们吓得心惊胆颤,原来是看场子的憨老头正站在我们后面破口大骂哩。于是我们便落荒而逃了。回家的路上,我们就在柴草上翻起了筋斗。每个小伙伴的身上都沾满了柴草和灰土,可大家还是没命地翻着。
吃过晚饭,邻村的一帮孩子也赶来看戏了。如果他们有人胆敢在我们面前无礼撒野,一场“恶仗”就避免不了了。我们本村和邻村的孩子摆好了阵势,对峙一会儿,如果对方还不服气,就开始打仗了,当然姿势远远没有戏里的好看,也没有音乐伴奏。一阵厮打过后,邻村的孩子就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,投降告饶了……
后来,村里通上了电,安上了电视,也修建了漂亮的戏楼。可我却不怎么爱看戏了。大概是因为年年唱的就是那么几出戏,都看腻了,远不如在家看电视有意思。要去,也是冲着加演的晚会去的。
其实,我很喜欢戏曲,尤其是时而高亢时而哀婉的秦腔。父亲、五姑、妹妹都是戏迷,而且唱得很动听。我每次拉起二胡的时候,总要拉几段秦腔曲子,拉着拉着,小时候看戏的情景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了。
家乡又快唱戏了,我真想从百忙之中抽出身来,回家走走,再看一回久违了的戏呀。
Q6:秦腔鬼怨 和杀庙 的戏词
秦腔《鬼怨》戏词:
怨气腾腾三千丈,屈死的冤魂怒满腔。可怜我青春把命丧,咬牙切齿恨平章。阴魂不散心惆怅,口口声声念裴郎。红梅花下永难忘,西湖船边诉衷肠。一身虽死心向往,此情不灭坚如钢。钢刀把我的头首断,断不了我一心一意爱裴郎。仰面我把苍天望,为何人间苦断肠。一缕幽魂无依傍,星月惨淡风露凉。耳听得花圆内悲声大放,孤灯寂寂照纱窗。裴郎为我遭罗网,老贼做事太猖狂。恨只恨阴阳难聚鸿沟挡,咫尺天涯各一方。
《杀庙》唱词:
秦:母子三人出宫院,不由人黑血往上翻。强盗今日为官宦,贪图富贵无心肝。母子们好似失群雁,猛然想起事一端。昔日里孤雁心瞀乱,一心要奔极乐天。整飞了七日并七晚,两膀无力落沙滩。落在了沙滩遇恶犬,弱肉强食树林间。早知晓命丧恶犬口,悔不该远路把佛参。我和孤雁一般样,也不该上京找夫男。为寻强盗进宫院,谁料他无情无义把脸翻。患难的夫妻弱儿幼女全不念,拳打足踢赶外边,含泪悲痛回庙院。
英:妈!
冬:妈!
韩:这个!韩琦奉命出宫院,上令差遣不敢延。迈开大步往前赶,若不杀民妇,我难回还,民妇人等着!
秦:耳听后边人声喊,不知所为何事端,进得庙来把门掩。
韩:行步来在古庙前,走上前来把门唤开门来!
秦:不好了!吓的香莲心胆寒,我这里放下破天胆。儿女们退后莫近前,无奈了开门向外看。问大爷杀我为那般,我叫叫一声大爷、大爷,是你进的门来一言不答、执刀就杀,我母子身犯何罪、又犯何法了?
韩:说什么你们无有罪,得罪驸马犯法律,看刀!
秦:叫大爷平心且静气。
韩:讲!
秦:听我与你说来历,我家住湖广钧州地,二公婆饿死好惨凄。我丈夫名叫陈世美,我本是他的结发妻。所生一男并一女,沿门乞讨到这里。秦香莲本是我名讳,母子三人古庙宿。
韩:这个!啊!听罢民妇人言共语,原来是驸马结发妻。怪道来杀人有用意,我韩琦如今才明白。陈世美忘恩又负义,助纣为虐我不为。走上前来忙赔礼,叫夫人请起莫屈膝。
秦:母子三人且站起,要把此事问来历。进门来执刀要杀我,但不知所为何是非。
韩:非是我执刀来杀你,我千岁宫院差来的。
秦:你千岁他是哪一个,再问大爷你是谁。
韩:我千岁名叫陈世美,我是他差官小韩琦。
秦:你千岁不认妻和子,赶尽杀绝为怎地。
韩:倘若不把你杀坏,(带板)后婚驸马犯法律。
秦:韩大爷与我讲一遍,原是强盗杀亲眷。走上前来忙拜见,再叫大爷听心间。陈世美作事心太残,你看我母子冤不冤。大爷你要行方便,感你的恩德重如山。
韩:夫人把我的心哭软,铁打心肠软二三。背地里我把驸马怨,心比狼虎更凶残。你和发妻有仇怨,我和她结的那里冤。
秦:大爷,大爷!大爷!
韩:把他的银两交与你,你母子逃走莫迟延快去!
秦:韩大爷侠义世罕见,放我母子逃外边,手拖儿女出庙院。
韩:回来!
秦:莫非你心神不定悔前言。
韩:非是我反悔心不定,临行驸马他有叮咛。杀了人还要有凭证,回宫去刀头他要验红。
秦:听说强盗要验红、要验红,倒叫香莲吃大惊。二次上前忙跪定,再叫大爷听心中。要杀你将我杀了,留我儿 和我女,全当大爷你亲生大爷!
韩:叫夫人低言莫高声请起!墙内说话墙外听,我这里回宫去复命,驸马岂肯把我容,我有心杀了他母子命。
秦:大爷,大爷!大爷!
韩:唉,难煞人了!无故杀人天不容,左难右难难住我。把韩琦夹在两难中,韩琦心上主意定。一人死要救她三人生,诳她母子出庙去。夫人你听庙外人喊马叫,像是驸马到了!
秦:待我去看!
韩:韩琦自刎古庙中。
秦:韩大爷造下谎了!大爷!我一见大爷把命断,我的韩大爷,大爷,韩大爷!此事叫人好惨然,陈世美 陈世美,我与你结下大仇冤。不报此仇心不甘,怀抱钢刀出庙院,包相爷堂前去喊冤大爷,韩大爷!
扩展资料:
《杀庙》故事梗概:
北宋年间,陈世美进京应试,考中状元,被招驸马。其家乡连年荒旱,父母去世,前妻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,闯宫遭逐。丞相王延龄怜之,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间弹唱以助破镜重圆,不成。王延龄授秦香莲纸扇,暗示其到开封府告状。陈世美派家将韩琦追杀,韩终放走秦香莲母子,被逼自刎。秦香莲逃出三官堂,至包拯前控告陈士美"杀妻灭嗣",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,冲破重重阻力,最后将陈世美用铡刀铡死。
《鬼怨》故事梗概:
南宋时,御史之女李慧娘与太学士裴瑞卿一见钟情,互托终身。谁曾想,天意弄人,权奸贾似道羡慕慧娘貌美,强纳为妾。李、裴西湖相遇,船头互诉衷肠,贾窥其情,盛怒回府,一剑刺杀慧娘;又命家奴骗裴过府计害之。慧娘冤魂不散,怨气腾腾;九天玄女怜其不幸,差土地神赠阴阳宝扇与裴相会。慧娘魂返贾府,星夜救裴逃生,并严惩了奸相贾似道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杀庙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游西湖
关于韩琦杀庙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韩琦杀庙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湿度46%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韩琦杀庙,以及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相声“哭四出”的词
- 二人转韩琪杀庙的来历
- 请简述一下韩琦杀庙这出戏的具体内容
- 二人转韩琦杀庙是谁唱的
- 有关看戏的作文
- 秦腔鬼怨 和杀庙 的戏词
Q1:相声“哭四出”的词
于宝林、冯宝华版本
甲:这个这个京剧大家都爱听。
乙:是啊。
甲:啊,他有爱看的有看戏的有听戏的。
乙:噢,这还有分别?
甲:真正的达到了"看戏"了——
乙:嗯?
甲:得、得有,起码得有三年至五年。
乙:噢,是是是。
甲:尤其是这个"生旦净末丑"。
乙:呵,各个行子。
甲:在舞台上这个演员大卖力气。
乙:嗯。
甲:群众喝采。
乙:哎,观众都欢迎。
甲:但是后台有很多的无名英雄。
乙:噢,那你说一说都有什么?
甲:脑子啊——
乙:啊?
甲:最费脑力的——
乙:是?
甲:就是那个剧务。
乙:哦,就是派节目的那位。
甲:那位得动脑子。
乙:他怎么会费脑子呢?
甲:折子戏呀,比方说。
乙:哦,对,现在净是折子戏,一段儿一段儿的。
甲:一出儿一出儿的。
乙:是啦。
甲:头一出——
乙:嗯。
甲:一开戏——。
乙:啊?
甲:来出武戏。
乙:噢,这是为什么呢?
甲:因为群众有的来不齐呀。
乙:嗯。
甲:到这儿来啦。
乙:嗯。
甲:街坊啦邻居啦朋友啦同事啦。
乙:啊?
甲:老没见面儿。
乙:是?
甲:今儿见面儿必须寒暄几句。
乙:唉,说说闲话儿。
甲:他一唱武戏呢。
乙:嗯?
甲:就把这个声音给压下去了。
乙:噢,是了。
甲:第二出就不唱这戏了。
乙:二一出换一出。
甲:改。
乙:嗯?
甲:来出《女起解》。
乙:哦,这是唱功戏。
甲:第三一出。
乙:是?
甲:来出《小放牛儿》。
乙:哦,滑稽逗乐儿。
甲:最后,全部的。
乙:什么?
甲:《将相和》。
乙:您看看,唱的练的文的武的这里边儿全有了。
甲:尤其《将相和》这戏。
乙:是?
甲:直到今天。
乙:嗯?
甲:它是个传统剧目。
乙:是。
甲: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。
乙:一点儿不假。
甲:这样儿观众就满意了。
乙:啊,高兴了。
甲:啊,听完了之后。
乙:嗯。
甲:心里特别的高兴。
乙:是是是。
甲:如果不这样。
乙:啊?
甲:就不成了。
乙:怎么呢?
甲:千篇一律。
乙:怎么叫"千篇一律"呢?
甲:要是武戏全演武戏。
乙:啊,那有什么关系?
甲:那不成啊,乱啊。
乙:呵,是啊?
甲:头一出,刚一开。
乙:嗯?
甲:《三岔口》。
乙:噢。
甲:观众一瞧,"嘿",高兴。
乙:啊。
甲:"哎,呵呵"(拍手)啪啪啪"好!"
乙:好。
甲:太棒了。
乙:嗯!
甲:第二出又换了。
乙:哦,换的什么呢?
甲:《长坂坡》。
乙:哦,赵云。
甲:靠背戏。
乙:呵!!
甲:第三一出。
乙:是?
甲:《恶虎村》。
乙:喔,好。
甲:第四一出。
乙:是?
甲:《闹天宫》
乙:哦,猴儿戏。
甲:尤其我们天津观众。
乙:嗯。
甲:热情。
乙:是了。
甲:"哎,喔,好 (拍手)啪!"
乙:好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?呀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"闹天宫""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小伙子叫李英杰呀"。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说是李万春先生的徒弟。"
乙:呵!
甲:"呵,嗯!好好!"
乙:好
甲:"太好了,嗯!!!"(手舞足蹈)
乙:哎呀呵?
甲:"嗯。"
乙:怎么啦?
甲:(天津话)"我说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我说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您老留神街坊。"
乙:旁边儿那位怎么了?
甲:(天津话)"你留神呐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您也不言语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好嘛,您这五根大冰棍儿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冰凉棒硬,"咔"就过来了"
乙:嚯!
甲:(天津话)"受得了吗?"
乙:说的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这到家一拉门儿,家里都不认识我啦。"
乙:为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我来个大乌眼儿青。"
乙:嗐呀呀哟呵,这么说光武戏是差点儿。
甲:要是光逗乐儿的也不行。
乙:哎?那提精神呐。
甲:滑稽的。
乙:嗯。
甲:头一出一开。
乙:什么呢?。
甲:来一出哇。
乙:嗯?
甲:《双怕婆》。
乙:喔,是是。
甲:观众一看可乐了。
乙:啊。
甲:"呵!哎呀!"
乙:噢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呀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是传统的。"
乙:哦
甲:(天津话)"《双怕婆儿》。"
乙:嘿,是?
甲:(天津话)"就是怕媳妇儿。"
乙:喔,是呀
甲:(天津话)"现在新话儿叫嘛呢?"
乙:叫什么?
甲:(天津话)"叫"妻管严"。"
乙:哈哈,你看。
甲:(天津话)"好!"
乙:嘿。
甲:(天津话)"又换啦。"
乙:换的?
甲:(天津话)"《王大娘锔大缸》。"
乙:还是滑稽逗乐儿。
甲:(天津话)"哈哈哈,嘿忒有意思啦!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太哏儿啦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叫《百鸟朝凤》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哈哈哈哈,哎!"
乙:嗯
甲:(天津话)"这更好啊。"
乙:哦?这出是?
甲:(天津话)"《打面缸》"。
乙:哦。
甲:"哈哈哈哈,嘿嘿。"
乙:你看看。
甲:(天津话)"哎哟呵,又换啦。"
乙:噢,又是什么?
甲:(天津话)"《三不愿意》"——
乙:呵呵,哎,怎么啦?
甲:——轴儿掉了。
乙:好嘛。
甲:戏散了上医院。
乙:干嘛?
甲:接轴儿去了。
乙:哦,现安轴儿去啊。
甲:就不成了。
乙:哦,光是这也不行。
甲:都是苦戏也不行。
乙:哎,苦戏可富于在感情。
甲:错了。
乙:啊?怎么呢?
甲:尤其演苦戏。
乙:嗯。
甲:大姐们,女士们——
乙:女同志?
甲:都爱听。
乙:为什么呢?
甲:是女同志都心地善良。
乙:噢,是是。
甲:接受不了。
乙:喔,一听苦戏呢?
甲:心里难过呀。
乙:就哭了。
甲:就是啊。
乙:哦,是是。
甲:所以说不能——
乙:哦?
甲:看这苦戏。
乙:看起来,女同志别听这个苦戏。
甲:不一定.
乙:男同志行吗?
甲:不不,不是。男同志也有这人。
乙:哦,这男同志听苦戏也有哭嗒?
甲:可不是嘛,我们有个街坊。
乙:是啊?
甲:他不听苦戏还则罢了。
乙:要一听呢?
甲:要听苦戏在剧场里头,就放声痛哭。
乙:哎呀,那影响别人听戏啊。
甲:那天晚上遇一块儿聊天。
乙:嗯?
甲:我说"再听戏去,你别在剧场里哭。"
乙:噢,那怎么办?
甲:"影响人家演出啊。"
乙:是啊。
甲:"再听苦戏。"
乙:嗯
甲:"当然他演的逼真,你心里难过。"
乙:嗯
甲:"你可以跟傍边儿那位,不认识也可以跟他聊天儿。"
乙:喔
甲:"讲戏的内容。"
乙:哦,就是分化个人的思想。
甲:哎,一会儿那劲儿就过去了。
乙:就不难过了。
甲:就是啊。
乙:他赶上过苦戏吗?
甲:赶上啦。
乙:嗯。
甲:有一次上中国大戏院。
乙:嗯。
甲:头一出就是苦戏。
乙:什么戏呢?
甲:《韩琦杀庙》。
乙:哦,《秦香莲》中的一个片段。
甲:那,那个场面最难过。
乙:嗯,那点儿是苦点儿。
甲:韩琦带着刀。
乙:嗯。
甲:追到那叫,那庙——
乙:土地祠。
甲:一抬腿,"咣"
乙:这是?
甲:把门踹开。
乙:嗯。
甲:伸手把刀拉出来。
乙:嗯。
甲:抓过秦香莲举刀就杀。
乙:啊?
甲:秦香莲诉说自己的苦衷。
乙:是啊。
甲:放声痛哭。
乙:嗯。
甲:"啊……呀……"
乙:嗯。
甲:俩孩子"妈呀,妈呀不不,不是。"。
乙:哎呀。
甲:"哇……"
乙:开店的张三阳:"您饶命啊。"
甲:"啊……"。
乙:惨。
甲:受不了了。
乙:哦。
甲:(天津话)"告你说。"
乙:啊
甲:(天津话)"没想到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怕嘛儿有嘛儿。"
乙:呵呵
甲:(天津话)"怕听苦戏怕听苦戏。"
乙:嗯,是?
甲:(天津话)"今儿倒不错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船上的烟囱——"
乙:这怎么讲?
甲:(天津话)"赶上啦。"
乙:呵,赶上这出戏了。
甲:(天津话)"我告诉您啊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虽然不认识啊。"
乙: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坐一块儿听戏呢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说句旧话儿。"
乙:嗯?。
甲:(天津话)""都是有缘的"。"
乙:对,不假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这戏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内容好。"
乙:哦,这么说您听过?
甲:(天津话)"听过您啦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小时候儿那阵儿啊,我记得啊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 "我还留个小歪辫儿呢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姥姥抱着我。"
乙:哦。
甲:(天津话)"就听这戏。"
乙:哦,这么说内容您清楚了。
甲:(天津话)"这戏说明了包公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铁面无私。"
乙:对。
甲:(天津话)"公正廉明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那个官儿,少有!"
乙:对。
甲:(天津话)"就歌颂那老包。"
乙:不错呀。
甲:(天津话)"秦香莲呢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在那个社会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那了不起的人。"
乙:哟,是啊?
甲:(天津话)"那个,陈世美是个南方人。"
乙:哎,湖广荆州。
甲:(天津话)"上东京赶考去。"
乙:哎,那会儿讲究赶考哇。
甲:(天津话)"那年头儿做官儿就得赶考。"
乙:对呀。
甲:(天津话)"赶考那时得上东京。"
乙:是啊,京城嘛。
甲:(天津话)"东京不是三步两步儿就走到了的。"
乙:嘿嘿,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得跋山涉水。"
乙:嗯,对。
甲:(天津话)"漂洋过海。"
乙:嗯??
甲:(天津话)"到东京一看呢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也没现在好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工业也落后。"
乙:我,呵!
甲:(天津话)"结果上……那个横滨了"
乙:我哎哎哎
甲:(天津话)"上横滨一看呢。"
乙:哎哎哎
甲:(天津话)"名古屋那块儿……"
乙:哎哎哎,合着说着说着你把陈世美给蹂到日本去啦。
甲:(天津话)"不是东京吗你说?"
乙:嗐,"东京汴梁。"
甲:(天津话)"汴梁?"
乙: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。
甲:(天津话)"您老别笑话啊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没出过门儿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到东京了,好你了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这文化不能没有啊。"
乙:哎,是有学问。
甲:(天津话)"上学就用了功了。"
乙:对啊。
甲:(天津话)"到这儿"啪"一下子。"
乙:怎么样?
甲:(天津话)"点状元了。"
乙:嚯!中了状元!
甲:(天津话)"不光点状元。"
乙:怎么样?
甲:(天津话)"还,还招了驸马了。"
乙:哎,"东床驸马。"
甲:(天津话)"好你啦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平步青云呐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一步登天。"
乙:阔了。
甲:(天津话)"小闷葫芦儿——"
乙:怎么讲?
甲:(天津话)"抖起来了。"
乙:嚯。
甲:(天津话)"马槽改棺材——"
乙:这是?
甲:(天津话)"盛(成)人了。"
乙:嘿,瞧这俏皮话儿啊。
甲:(天津话)"就说这他人了吧,就这样啊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地位一变了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思想就变。"
乙:跟着就变了。
甲:(天津话)"离家三年呐。"
乙:哦。
甲:(天津话)"没给家里写过一回信。"
乙:真是不对。
甲:(天津话)"家里父母哇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那个封建时代。"
乙:哎,那种社会。
甲:(天津话)"一赶上荒旱不收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农民倒了血霉了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活活饿死人。"
乙:哎,是。
甲:(天津话)"把他爹跟他妈活活给饿死。"
乙:你看看,多惨哪。
甲:(天津话)"没钱葬埋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秦香莲呐,那个,那个人了不起啊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把剪子拿起来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"咔嚓"把头发铰了。"
乙:铰下了青丝。
甲:(天津话)"拿这到废品店儿一卖。"
乙:我,哎哎哎等会儿,那会儿有废品店儿吗?
甲:(天津话)"老废品店儿"。
乙:没听说过,叫"长街"去卖。
甲:(天津话)""长街"去卖,打那会儿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埋了以后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过不了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没办法。"
乙:怎么办呢?
甲:(天津话)"就一条道儿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找自己丈夫。
乙:哎,遘奔京城。
甲:(天津话)"带着孩子。"
乙:俩孩子
甲:(天津话)"走着来的。
乙:嗯,可不是就得走嘛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封建时代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那妇女受压迫。"
乙:是啊。"
甲:(天津话)"首先来说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缠足。"
乙:哦,对,小脚儿。
甲:(天津话)"裹脚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缺德呀。
乙:嗯,是?
甲:(天津话)"把五个脚豆儿裹一块儿。
乙:哎,都给挝折了。
甲:(天津话)"打麻将好了——"
乙:怎么?
甲:(天津话)"扣四晾一,
乙:我嘁,嘿,好嘛,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好容易找到了驸马府。"
乙:是啊?那不是叫紫樨宫
甲:(天津话)"闯宫嘛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一进书房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瞧见陈世美了。
乙:呵。
甲:(天津话)"心里高兴了。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一看现在好,陈世美原先什么模样。
乙:那会儿?
甲:(天津话)"现在了不起啦。"
乙:哦,是?
甲:(天津话)"又白又胖,小辫儿发亮。
乙:嘿嘿。
甲:(天津话)"那阵儿又黑又瘦。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小辫儿发锈。"
乙:嘿!!!!!!,真是。
甲:(天津话)"心里非常高兴。"
乙:俩口子见面了。
甲:(天津话)"说说话儿吧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陈世美一看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秦香莲!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徐娘半老。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农村的。
乙:你看这就坏了。
甲:(天津话)"土里土气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变啦。"
乙:是?
甲:(喝)"赶了出去。
乙:嚯!
甲:(天津话)"给赶出去了。"
乙:哎!
甲:(哭)"哼……",
乙:嗐。"
甲:(天津话)"谁你就赶出去!""
乙:真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俩口子。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最近就是夫妻。"
乙: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一日夫妻百日恩。"
乙:不假。
甲:(天津话)"百日夫妻似海深。
乙:嘿,你看看。
甲:(天津话)"最近的就是俩口子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有年长的老兄。"
乙:嗯。.
甲:(天津话)"记住喽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就疼老婆儿。"
乙:哈哈哈。
甲:(天津话)"儿子都瞎掰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给你一个月送十块钱。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来三口儿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连吃带喝儿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明儿上早班儿。"
乙:嘿。
甲:(天津话)"拿饭盒儿,还拿走。"
乙:还得带着。'
甲:(天津话)"谁对得起谁呀。
乙:说得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就说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赶出去那还不算。"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连口水都没得喝。"
乙:哎呀,真差。
甲:(天津话)"不懂人情啊你。"
乙:一点儿不假。
甲:(天津话)"别说俩口子给你生儿养女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他爹妈是人家给埋的!"(敲桌子)咚咚咚咚咚咚
乙:真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哪儿找这么好的小媳妇儿去?!"
乙:哎,你真同情啊。
甲:(天津话)"他还杀人家,要韩琦拿刀回来把人给宰喽。
乙:呵,真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别说俩口子,亲戚朋友千里遥远到咱家里来喽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起码得管顿饭吃。"
乙:这是应该的。
甲:(天津话)"别说吃好的您啦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哪不来顿疙瘩汤呢。"
乙:嗐,瞧吃的这东西。
甲:(天津话)"甭管好坏吃肚子里是热呼的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这是人心。
乙:哎,你看。
甲:(天津话)"你说他这人。".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有人心吗?".
乙:嗐,您呐,不必这么难过
甲:"呜…………"
乙:您呐,不愿意听这出,它折子戏,您盼着它换了戏他不就好了嘛
甲:(天津话)"还是您了脑子好。"
乙:哎,盼着吧。
甲:(天津话)"盼着好的啦。"
乙:哎,对。
甲:(天津话)好了您了,"坏了。"
乙:这出是?
甲:(天津话)"《孟姜女》"
乙:嚯。
甲:(天津话)"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呐。"
乙:呵。
甲:(天津话)"差不离都到旅游去过,长城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能哭的倒吗?"
乙:哭不倒。
甲:(天津话)"他就象征性的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就说明啊。"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那个时代。
乙:是是?
甲:(天津话)"那个万喜良。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跟孟姜女结婚刚三天。"
乙:对呀。
甲:(天津话)"就给抓走了。"
乙:修长城去了。
甲:(天津话)"啊,嘛叫度蜜月?!"
乙:嗯
甲:(天津话)"没那个您啦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现在年青的都想那个吧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他知道他不那么做。"
乙:嗐。
甲:(天津话)"短一个彩电呐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就把老头儿老婆儿急的满世界跺脚儿,满……嘁……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啊,看是受得了受不了。"
乙:您呐也不必难过,你盼着呀,他再换了戏不就好了嘛。
甲:(天津话)"盼着吧您啦!"!
乙:哎,盼着吧。
甲:(天津话)"盼着吧!"
乙:盼着吧。
甲:(天津话)"换了。"
乙:哦,这出什么。
甲:(天津话)"《白毛女》"
乙:嚯,又是苦戏。
甲:"哎……呀……嗐嗐嗐"
乙:您?
甲:(天津话)"《白毛女》更苦了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农村的姑娘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是农村的姑娘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身体健康。"
乙:人家是劳动嘛。
甲:(天津话)"她叫"喜儿"。"
乙:呀,"喜儿"呀。
甲:(天津话)"多好的姑娘。"
乙:是啊。.
甲:(天津话)"就那个黄世仁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逼得往山里呆着去了。"
乙:哎,把人给压迫的那个样。
甲:(天津话)"过得嘛生活啊。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十九岁头发就白了。"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这叫"未老先衰"。"
乙:啊?这真是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农村的姑娘"。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简朴。"
乙:哦,是是。"
甲:(天津话)"会过日子。"
乙:哎,对啊。
甲:(天津话)"到了春耕忙,冬天得抓时间。"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还不闲着。
乙:干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骑自行车胡同儿一转悠。"
乙:干嘛。
甲:(天津话)"换稻米——"
乙:啊?哈哈哈,嗐呀。
甲:(天津话)"换鸡蛋——".
乙:嗐,行了行了行了,这喜儿是换稻米去啊。
甲:(天津话)"是啊,喜儿不换大米,现在那么多换大米的。
乙:没听说过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那杨白劳。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那位杨大爷。
乙:杨大爷?
甲:(天津话)"多好的人。
乙:您打哪儿论的啊?
甲:(天津话)"打哪儿论啊,见年长的叫大爷,没亏儿吃。"
乙:是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老头儿多好。"
乙:是是。
甲:(天津话)"结果怎么个下场。"(敲桌子)咚咚咚咚咚咚咚咚
乙:结果是?
甲:(天津话)"喝盐卤死了。"'
乙:哎,是真惨呐。
甲:(天津话)"受得了吗受……""
乙:您呐,不必难过喽,盼着吧,再换戏就好啦。
甲:(天津话)"没盼头儿了。"
乙:嗯,为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那都唱上了。"
乙:这是什么戏?
甲:(天津话)"《祥林嫂》……"
乙:嘿!好嘛!
甲:"哎呀…………呀……哎哎哎"
乙:哎呀。
甲:(天津话)"就这祥林嫂。"
乙:是?
甲:(天津话)"打结婚以后。"
乙:嗯?
甲:(天津话)"倒楣……"
乙:哎,净受了罪了。
甲:(天津话)"先嫁给那叫什么那嘛。".
乙:祥林呐。
甲:(天津话)"祥林嫂嘛,祥林。"
乙:是呀。
甲:(天津话)"死了是吧。"
乙:守了寡了。
甲:(天津话)"撩下一胖小子。".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五岁的阿毛。"
乙:又改嫁了嘛。
甲:(天津话)"嫁的那叫嘛?"
乙:贺老六。
甲:(天津话)"贺老六。"!
乙:嗯
甲:(天津话)"贺老六也死了。"
乙:嚯,守二次寡。
甲:(天津话)"就那小胖小儿五岁叫阿毛。"
乙:对啊。
甲:(天津话)"让狼给叨走了。"
乙:呵!!怎么那么苦哇。
甲:(天津话)"倒楣呀,好有一比。"
乙:比什么呢?
甲:(天津话)"喝凉水塞牙啊。"
乙:是。
甲:(天津话)"放屁把脚后跟都砸啦。"
乙:那么寸呐。
甲:(天津话)"你说他那个叫嘛社会?"!
乙:说的是啊。,
甲:(天津话)"女的把男的一死就守寡就倒了楣了"咚咚咚咚
乙:就受人的歧视。
甲:(天津话)"寡妇叫人看不起。"
乙: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尤其是我今晚半响儿。".
乙:嗯。
甲:(天津话)"我花四块钱买票。"
乙: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坐这儿这算怎么回事?"
乙:他说的是啊。
甲:(天津话)"我到这儿我就整哭了四出。"
乙:噢,是。
甲:(天津话)"我是听戏来了?"
乙:啊?
甲:(天津话)"我还是吊孝来了?!
乙:吊孝哇?
Q2:二人转韩琪杀庙的来历
1、二人转《韩琦杀庙》是根据著名戏曲《铡美案》(又名《秦香莲》)中的一段折子戏改编的。
2、剧情是陈世美考取状元后,欺骗皇上做了驸马,秦香莲家中遭饥荒上京寻夫,陈世美指派亲信韩琦去杀秦香莲和孩子灭口,韩琦追母子三人到一庙后,听到了秦香莲的哭诉,不忍杀害她们娘三,但又怕自己无法跟陈世美交差,就放走了秦香莲母子,自己自刎。
3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,国家一级演员徐振武,1985年演出的二人转《韩琪杀庙》获得好评。
扩展资料:
1、《铡美案》,又名《秦香莲》,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名的段落,讲述了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,十年苦读的陈世美进京赶考,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。
2、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,携子上京寻夫,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,并派韩琪半夜追杀。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,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。在陈世美的授意下,秦香莲被发配边疆,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,幸为展昭所救。
3、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,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,包拯找得人证物证,欲定驸马之罪,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,但包拯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。
4、该故事被改编为戏剧和影视作品,戏剧有京剧、川剧、秦腔、豫剧、评剧、二人转等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铡美案
Q3:请简述一下韩琦杀庙这出戏的具体内容
韩琦是陈世美不愿意认他的原配夫人,因为认了他就当不了驸马,因此才派韩琦去杀秦香莲母子三人的,但是,韩琦发现他们三人是无辜的,就放了秦香莲母子三人,自己自杀身亡。
你是结婚,中国人风俗是节庆,是喜事,吉祥。婚礼都不唱这类戏的。那看你的兴趣好了。自己选择。
Q4:二人转韩琦杀庙是谁唱的
唱这个就有很多人了。赵晓波 红孩儿 = 很多人
Q5:有关看戏的作文
那天,我去看戏,是秦腔,那一腔一调,深深地把我吸引了,我听懂了秦人在吼秦腔时所表达出的情感。
秦腔原本就来自于陕西民间,它所表达的不过是天下众生最普通的喜怒哀乐。秦腔的演唱时而使人感到肝肠寸断,时而使人感到荡气回肠,比如那令人悲愤哀叹的《窦娥冤》,还有那使人不由道出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的《三娘教子》,再有那叫人心中畅快的《铡美案》……
现在,我听明白了秦腔中的喜悦和凄凉,也感受到了秦腔所表现出的秦人朴实、粗犷、勤劳、细腻的性格特点,我更知道了秦腔为何那样受人欢迎,因为唱戏人热爱秦腔,更热爱生活,她在唱戏时,已经完全和戏中人融为一体了。
秦腔不仅是传统民俗,而是一种民族气质的载体和象征,秦腔是人生的艺术升华,苦难生活造就了秦腔,所以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.
这就是秦腔的魅力。俗话说得好:秦人、秦风、秦韵。秦腔以它特有的韵味演绎出陕西人的朴实、爽快、热情和豪迈。
在我的老家,每年的五月份总要唱几天戏的,直到现在也是如此。
小时候,家乡的生活条件比较差,家家户户还点着煤油灯。可想而知,文化生活是多么贫乏。因此,唱戏对于村里的人来说,可真算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了。戏团还没来,人们就开始活跃起来了。有的评论今年的戏班子和演员的水平,有的猜测这次剧团会有什么新剧目,有的则加紧锄地,提前做好了看戏的准备。
五月十二的那天,村里人一大早就在庙附近搭好了戏台的木架子。我们一群小孩早已是迫不及待了,眼巴巴地在公路边等候着戏班子的到来。黄昏时分,几辆载着戏子和戏箱的汽车缓缓驶过,我们就在汽车卷起的黄尘里欢呼雀跃起来了。
等到晚上,戏台已经被装扮好了。戏台中央挂上了几层幕布,又吊上了几盏灯,戏台两侧的树枝上安上了两只大喇叭。台底下早已坐满了人。我们小孩坐在最前面,却不安分,不停地在人群里追逐打闹。我们后面是坐的是正在讲戏的老人们,他们永远是忠实的戏迷。最后站着的是大人们,只见一群妇女们嘻嘻哈哈地拉着家常,而男人们又围在了赌场上,开始掷骰子了。
这时,戏台后面的发电机突突地响了起来,戏台上的灯亮了。台上被照得金壁辉煌,台下顿时安静了下来。一阵锣鼓梆子响过之后,戏就正式开演了。头天晚上通常唱的是《铡美案》。我对其中《韩琦杀庙》一折记忆犹新。那时我不知道韩琦为什么要追杀可怜的秦香莲和一双儿女。只见韩琦挥刀杀了几个来回,秦香莲都顺利地从刀下躲了过去,看样子韩琦是不忍心下手的,当他听完秦香莲的一番咿咿呀呀地哭诉之后,先是两手直哆嗦,最后居然拔刀自尽了。戏的结尾就是几名小兵将一具铡刀抬了上来,然后又押上来一个人,将其置于铡刀下,随着黑脸包拯一声令下,那个人的脑袋便掉落到了地上。有一次,这一幕竟然把我吓得扑到母亲怀中哇哇大哭,后来,每当母亲批评我胆小懦弱的时候,经常会提起这件可笑的事,作为有力的证据。
第二天,算是正戏了。演的最多就是《窦娥冤》和《金沙滩》。我们一群小孩谁也没有耐心将一部戏完整地看下来,我最喜欢看《窦娥冤》里张驴儿父子滑稽逗人的表演了。当这两个丑角互相指着对方,脑袋像公鸡似的有节奏地伸缩时,台下所有的观众都笑了。我之所以喜欢看《金沙滩》,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武打场面。在两军打仗之前,几个小兵先要翻一会儿筋斗,耍一阵儿花枪。我们小孩连眼睛都不愿眨一下,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。我很佩服耍花枪的武生,简直将花枪耍得出神入化了,他们即使将旋转的花枪抛到空中,也会稳稳地接住。于是我央求父亲给我也削了根木棍,涂上一圈一圈的色彩,就变成了一根花枪了。我便开始认真地练习耍花枪了,走哪练哪,连上学也带着,经常把校园当成舞台,边转花棍边大吼一声,还吸引了不少师生围观。可惜,有一天母亲拿着那根花棍赶驴推磨时,被驴踩断了,害得我伤心了好几天。
中午,戏快演完的时候,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偷偷地跑到戏台后面,撩开幕布,想看看戏台后面的秘密。只见戏子们有的卸妆,有的整理道具,有的嗑着瓜子,有的抱着小孩,我才知道,原来看似神秘的演员们也是普通的人啊。突然,一个晴天霹雳把我们吓得心惊胆颤,原来是看场子的憨老头正站在我们后面破口大骂哩。于是我们便落荒而逃了。回家的路上,我们就在柴草上翻起了筋斗。每个小伙伴的身上都沾满了柴草和灰土,可大家还是没命地翻着。
吃过晚饭,邻村的一帮孩子也赶来看戏了。如果他们有人胆敢在我们面前无礼撒野,一场“恶仗”就避免不了了。我们本村和邻村的孩子摆好了阵势,对峙一会儿,如果对方还不服气,就开始打仗了,当然姿势远远没有戏里的好看,也没有音乐伴奏。一阵厮打过后,邻村的孩子就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,投降告饶了……
后来,村里通上了电,安上了电视,也修建了漂亮的戏楼。可我却不怎么爱看戏了。大概是因为年年唱的就是那么几出戏,都看腻了,远不如在家看电视有意思。要去,也是冲着加演的晚会去的。
其实,我很喜欢戏曲,尤其是时而高亢时而哀婉的秦腔。父亲、五姑、妹妹都是戏迷,而且唱得很动听。我每次拉起二胡的时候,总要拉几段秦腔曲子,拉着拉着,小时候看戏的情景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了。
家乡又快唱戏了,我真想从百忙之中抽出身来,回家走走,再看一回久违了的戏呀。
Q6:秦腔鬼怨 和杀庙 的戏词
秦腔《鬼怨》戏词:
怨气腾腾三千丈,屈死的冤魂怒满腔。可怜我青春把命丧,咬牙切齿恨平章。阴魂不散心惆怅,口口声声念裴郎。红梅花下永难忘,西湖船边诉衷肠。一身虽死心向往,此情不灭坚如钢。钢刀把我的头首断,断不了我一心一意爱裴郎。仰面我把苍天望,为何人间苦断肠。一缕幽魂无依傍,星月惨淡风露凉。耳听得花圆内悲声大放,孤灯寂寂照纱窗。裴郎为我遭罗网,老贼做事太猖狂。恨只恨阴阳难聚鸿沟挡,咫尺天涯各一方。
《杀庙》唱词:
秦:母子三人出宫院,不由人黑血往上翻。强盗今日为官宦,贪图富贵无心肝。母子们好似失群雁,猛然想起事一端。昔日里孤雁心瞀乱,一心要奔极乐天。整飞了七日并七晚,两膀无力落沙滩。落在了沙滩遇恶犬,弱肉强食树林间。早知晓命丧恶犬口,悔不该远路把佛参。我和孤雁一般样,也不该上京找夫男。为寻强盗进宫院,谁料他无情无义把脸翻。患难的夫妻弱儿幼女全不念,拳打足踢赶外边,含泪悲痛回庙院。
英:妈!
冬:妈!
韩:这个!韩琦奉命出宫院,上令差遣不敢延。迈开大步往前赶,若不杀民妇,我难回还,民妇人等着!
秦:耳听后边人声喊,不知所为何事端,进得庙来把门掩。
韩:行步来在古庙前,走上前来把门唤开门来!
秦:不好了!吓的香莲心胆寒,我这里放下破天胆。儿女们退后莫近前,无奈了开门向外看。问大爷杀我为那般,我叫叫一声大爷、大爷,是你进的门来一言不答、执刀就杀,我母子身犯何罪、又犯何法了?
韩:说什么你们无有罪,得罪驸马犯法律,看刀!
秦:叫大爷平心且静气。
韩:讲!
秦:听我与你说来历,我家住湖广钧州地,二公婆饿死好惨凄。我丈夫名叫陈世美,我本是他的结发妻。所生一男并一女,沿门乞讨到这里。秦香莲本是我名讳,母子三人古庙宿。
韩:这个!啊!听罢民妇人言共语,原来是驸马结发妻。怪道来杀人有用意,我韩琦如今才明白。陈世美忘恩又负义,助纣为虐我不为。走上前来忙赔礼,叫夫人请起莫屈膝。
秦:母子三人且站起,要把此事问来历。进门来执刀要杀我,但不知所为何是非。
韩:非是我执刀来杀你,我千岁宫院差来的。
秦:你千岁他是哪一个,再问大爷你是谁。
韩:我千岁名叫陈世美,我是他差官小韩琦。
秦:你千岁不认妻和子,赶尽杀绝为怎地。
韩:倘若不把你杀坏,(带板)后婚驸马犯法律。
秦:韩大爷与我讲一遍,原是强盗杀亲眷。走上前来忙拜见,再叫大爷听心间。陈世美作事心太残,你看我母子冤不冤。大爷你要行方便,感你的恩德重如山。
韩:夫人把我的心哭软,铁打心肠软二三。背地里我把驸马怨,心比狼虎更凶残。你和发妻有仇怨,我和她结的那里冤。
秦:大爷,大爷!大爷!
韩:把他的银两交与你,你母子逃走莫迟延快去!
秦:韩大爷侠义世罕见,放我母子逃外边,手拖儿女出庙院。
韩:回来!
秦:莫非你心神不定悔前言。
韩:非是我反悔心不定,临行驸马他有叮咛。杀了人还要有凭证,回宫去刀头他要验红。
秦:听说强盗要验红、要验红,倒叫香莲吃大惊。二次上前忙跪定,再叫大爷听心中。要杀你将我杀了,留我儿 和我女,全当大爷你亲生大爷!
韩:叫夫人低言莫高声请起!墙内说话墙外听,我这里回宫去复命,驸马岂肯把我容,我有心杀了他母子命。
秦:大爷,大爷!大爷!
韩:唉,难煞人了!无故杀人天不容,左难右难难住我。把韩琦夹在两难中,韩琦心上主意定。一人死要救她三人生,诳她母子出庙去。夫人你听庙外人喊马叫,像是驸马到了!
秦:待我去看!
韩:韩琦自刎古庙中。
秦:韩大爷造下谎了!大爷!我一见大爷把命断,我的韩大爷,大爷,韩大爷!此事叫人好惨然,陈世美 陈世美,我与你结下大仇冤。不报此仇心不甘,怀抱钢刀出庙院,包相爷堂前去喊冤大爷,韩大爷!
扩展资料:
《杀庙》故事梗概:
北宋年间,陈世美进京应试,考中状元,被招驸马。其家乡连年荒旱,父母去世,前妻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,闯宫遭逐。丞相王延龄怜之,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间弹唱以助破镜重圆,不成。王延龄授秦香莲纸扇,暗示其到开封府告状。陈世美派家将韩琦追杀,韩终放走秦香莲母子,被逼自刎。秦香莲逃出三官堂,至包拯前控告陈士美"杀妻灭嗣",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,冲破重重阻力,最后将陈世美用铡刀铡死。
《鬼怨》故事梗概:
南宋时,御史之女李慧娘与太学士裴瑞卿一见钟情,互托终身。谁曾想,天意弄人,权奸贾似道羡慕慧娘貌美,强纳为妾。李、裴西湖相遇,船头互诉衷肠,贾窥其情,盛怒回府,一剑刺杀慧娘;又命家奴骗裴过府计害之。慧娘冤魂不散,怨气腾腾;九天玄女怜其不幸,差土地神赠阴阳宝扇与裴相会。慧娘魂返贾府,星夜救裴逃生,并严惩了奸相贾似道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杀庙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游西湖
关于韩琦杀庙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韩琦杀庙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紫外线很弱